中國維和部隊怎樣打通黎以邊境雷區生命通道?
中國維和部隊怎樣打通黎以邊境雷區生命通道?
“藍線”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的臨時停火線,每年UNIFIL都會對其進行維護。第11號“藍線”任務點位于山崖底部,周圍被雷區緊密包圍。為了建立通往該崖底的通道,中國維和分隊需要在7米高的斜坡上建造扶梯。工兵分隊的連長張銳指出,該區域不僅地雷密布,而且極其敏感。即便時間過去十多年,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通往山崖的唯一道路寬度不足2米,由簡易鐵絲網隔開,極其崎嶇。官兵們不得不手動攜帶建筑材料,如沙石、水泥等,穿過這條危險的路線。指導員謝震海透露,官兵們每天要負重30公斤,在這500米長的道路上往返超過10次。艱苦的條件下,沒有人退縮。由于發電機的噪音可能觸發地雷,官兵們只能在雷區外完成所有需要電源的工序,再轉移到山崖作業點。
導讀“藍線”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的臨時?;鹁€,每年UNIFIL都會對其進行維護。第11號“藍線”任務點位于山崖底部,周圍被雷區緊密包圍。為了建立通往該崖底的通道,中國維和分隊需要在7米高的斜坡上建造扶梯。工兵分隊的連長張銳指出,該區域不僅地雷密布,而且極其敏感。即便時間過去十多年,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通往山崖的唯一道路寬度不足2米,由簡易鐵絲網隔開,極其崎嶇。官兵們不得不手動攜帶建筑材料,如沙石、水泥等,穿過這條危險的路線。指導員謝震海透露,官兵們每天要負重30公斤,在這500米長的道路上往返超過10次。艱苦的條件下,沒有人退縮。由于發電機的噪音可能觸發地雷,官兵們只能在雷區外完成所有需要電源的工序,再轉移到山崖作業點。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10368352.jpg)
在黎以邊境的“藍線”地區,一片120公里長的地帶埋設了數以十萬計的地雷和未爆彈。應聯合國黎巴嫩臨時部隊(UNIFIL)的請求,中國第十六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的建筑工兵分隊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在山崖上構建了一部扶梯,為維和任務和當地村民的安全通行開辟了一條重要通道。“藍線”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的臨時?;鹁€,每年UNIFIL都會對其進行維護。第11號“藍線”任務點位于山崖底部,周圍被雷區緊密包圍。為了建立通往該崖底的通道,中國維和分隊需要在7米高的斜坡上建造扶梯。工兵分隊的連長張銳指出,該區域不僅地雷密布,而且極其敏感。即便時間過去十多年,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通往山崖的唯一道路寬度不足2米,由簡易鐵絲網隔開,極其崎嶇。官兵們不得不手動攜帶建筑材料,如沙石、水泥等,穿過這條危險的路線。指導員謝震海透露,官兵們每天要負重30公斤,在這500米長的道路上往返超過10次。艱苦的條件下,沒有人退縮。由于發電機的噪音可能觸發地雷,官兵們只能在雷區外完成所有需要電源的工序,再轉移到山崖作業點。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一條長約7米、重達600斤的扶梯被8名官兵謹慎地通過崎嶇山道搬運到山崖上。這部按照UNIFIL工程部門規格嚴格建造的扶梯,最終順利安裝,為維和任務和周邊村民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向英勇的中國軍人致敬!
中國維和部隊怎樣打通黎以邊境雷區生命通道?
“藍線”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的臨時?;鹁€,每年UNIFIL都會對其進行維護。第11號“藍線”任務點位于山崖底部,周圍被雷區緊密包圍。為了建立通往該崖底的通道,中國維和分隊需要在7米高的斜坡上建造扶梯。工兵分隊的連長張銳指出,該區域不僅地雷密布,而且極其敏感。即便時間過去十多年,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通往山崖的唯一道路寬度不足2米,由簡易鐵絲網隔開,極其崎嶇。官兵們不得不手動攜帶建筑材料,如沙石、水泥等,穿過這條危險的路線。指導員謝震海透露,官兵們每天要負重30公斤,在這500米長的道路上往返超過10次。艱苦的條件下,沒有人退縮。由于發電機的噪音可能觸發地雷,官兵們只能在雷區外完成所有需要電源的工序,再轉移到山崖作業點。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