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10327452.jpg)
衡陽市,湖南省的地級市,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這座城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地處湘江中游,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員,也是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陽的總面積達到15310平方公里,城區跨越湘江,是湖南省及中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交通網絡發達,多條國家和省級公路、鐵路在此交匯。衡陽市下轄的五個市轄區分別是雁峰區、石鼓區、珠暉區、蒸湘區和南岳區,這些區域各具特色,共同構成了衡陽市繁華的城市面貌。此外,還有五個縣:衡陽縣、衡南縣、衡山縣、衡東縣和祁東縣,以及兩個代管市:耒陽市和常寧市,這些區域在衡陽市的行政管理體系下各司其職,共同促進著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在歷史上,衡陽與衡山曾為一體。早在秦朝時期,便已設立衡山縣。到了漢初,衡山縣被劃分為承陽和酃縣。三國時期,吳國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設立了衡陽郡,其治所即在衡山縣城北。晉朝時,衡陽縣被改名為衡山縣,依舊隸屬于衡陽郡。隋朝改郡為州,廢除了衡陽郡,設立了衡山郡,治所設在衡州。唐朝沿襲了隋朝的制度,將衡山郡更名為衡州,并將治所遷移至湘江邊的臨蒸。宋朝承襲了唐朝的制度,衡州城墻也開始建設。元朝將衡州升級為衡州路,明朝則將衡州路改為衡州府,清朝繼續沿襲這一制度。到了民國二年,廢除了府制,改為道制,民國十一年又廢除了道制,改為縣制。1942年3月,衡陽市設立。1949年以后,衡陽市繼續作為市級行政單位存在。1983年6月,衡陽市與原衡陽地區的行政區劃合并,形成了現今的衡陽市行政區劃格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