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的故事起源于十七世紀阿塔納斯珂雪發(fā)明的“魔術幻燈”。這個裝置是一個鐵箱,內(nèi)置一盞燈,箱的一側開有小洞,洞上覆蓋透鏡。將繪有圖案的玻璃置于透鏡后,圖案便可通過燈光透過玻璃和透鏡投射到墻上。這一發(fā)明后來演變?yōu)楝F(xiàn)代的投影機,成為玩具的一部分。到了十七世紀末,鐘和斯桑擴大了這一裝置,通過在旋轉盤上放置多張玻璃畫片,創(chuàng)造出一種運動的幻覺。18世紀末,魔術幻燈在法國風靡一時,各種戲法層出不窮。由于燈光的效果,影子可以相互融合,加上一些小道具,使得投射出的影像如剛死的政治人物、骷髏等,通過調(diào)整透鏡,可以營造出陰森恐怖的氛圍。這種技術不僅在娛樂中得到了應用,也影響了后來的藝術創(chuàng)作。溫瑟麥凱是早期偉大的動畫家之一。他并非動畫的發(fā)明者,但率先意識到了動畫的藝術潛力。麥凱于1867年出生于美國密西根,早年從事馬戲團和通俗劇團的海報繪制工作,后來成為報社記者和插畫師,并因漫畫專欄而知名。他的代表作“小尼摩游夢土”于1905年首次刊登,展現(xiàn)了細膩的生活觀察、幽默的表現(xiàn)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空間調(diào)度技巧。麥凱的動畫生涯始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的兒子將每周連載的漫畫剪成指翻書,這一游戲啟發(fā)了他。在此之前,他也可能看過布雷克頓和科爾的動畫短片。1911年,麥凱制作了他生平第一部動畫影片,內(nèi)容取自“小尼摩”漫畫中人物的逗趣動作和經(jīng)歷的陸離怪事。這部動畫影片不僅有了顏色,還展現(xiàn)了麥凱在平面動畫中營造三度空間流暢動線的技巧。1914年,麥凱推出了影史上著名的代表作《恐龍葛蒂》。這部影片將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結合成互動式的情節(jié),展現(xiàn)了恐龍葛蒂的逗趣表演和麥凱的馴獸師形象。這部影片用墨水和宣紙繪制了超過五千張畫作,每一格背景都重新繪制,整體感流暢且時間換算精確。此外,《恐龍葛蒂》還展示了麥凱對戲劇效果的掌握能力。除了《恐龍葛蒂》,麥凱還制作了可稱為影史上第一部以動畫表現(xiàn)的紀錄片《路斯坦尼雅號之沉沒》。這部影片逐格呈現(xiàn)了當時悲劇性的新聞事件——船沉入海中、幾千人墜入海里并消失在波濤中的畫面。為了重現(xiàn)當時的情景,麥凱畫了將近25000張素描。這部影片展示了麥凱在動畫制作方面的非凡才華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總之,麥凱在塑造多重角色、結合故事結構和通俗趣味以及創(chuàng)造暗示三度空間的畫面美學風格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不僅是表演藝人,還是掌握戲劇效果的專家。他的努力不僅為動畫藝術開辟了新的道路,也預示著一個美式卡通時代的來臨。在美國,由于布雷克頓和溫瑟麥凱的成功,動畫片廠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1913年,第一間動畫公司在紐約設立,拉烏巴瑞為他的動畫片釘子發(fā)展了第一套固定繪畫的系統(tǒng)。J.R.布萊隨后跟進,改編泰迪羅斯福的漫畫卡通,制作了一系列《說謊上校》的冒險故事。早期有許多卡通是由流行連環(huán)漫畫搬上熒幕的,如《馬特和杰夫》、《瘋狂的貓》等。這些原本就深受觀眾喜愛的角色動起來后更加增添了其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