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菩薩上香供石榴好嗎
財神,菩薩上香供石榴好嗎
道教認為,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因此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不能有吊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參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有諸多禁忌,如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凈之身,在行儀式之前,要齋戒沐浴,潔凈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并忌用不潔之水。
導讀道教認為,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因此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不能有吊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參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有諸多禁忌,如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凈之身,在行儀式之前,要齋戒沐浴,潔凈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并忌用不潔之水。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29881852.jpg)
財神不是菩薩是神仙。在道教中,給神仙上供不能用石榴。具體的上供規則和禁忌,可以參考北京白云觀道教禮儀視頻。在道教中,供品分為常設之供品和特定之供品。常設之供品有香、花、燈、水、果,特定之供品則在五供的基礎上增加茶、食、寶、珠、衣,合為九供。供品應依禮擺設,順序為茶、果、飯、菜、饅頭。獻供時,先雙手高舉供品,躬身致禮,然后輕放供桌上。供獻完畢,還要敬香、叩拜。道教認為,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因此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不能有吊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參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有諸多禁忌,如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凈之身,在行儀式之前,要齋戒沐浴,潔凈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并忌用不潔之水。道教祀神時常用香、花、燈、水、果五種祭品奉獻于神壇之上,稱為齋供。對于齋供中的五種供品,各有規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靈之物。道士要上香,信眾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時,持香者要手指干凈,切忌“信手拈香,觸以腥穢”;現代供神之花,常以梅、蘭、菊、竹四季之花為上品,次為水仙、牡丹、蓮花。敬神所用鮮花,首重清香芬芳,全無芳香者,或香味強烈、令人生厭者,忌用于敬神;醮壇所用之燈,須用一色芝麻油燃點,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則會觸穢神靈;道門稱奉獻齋壇之水為七寶漿。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潔之水;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須是“時新果實,切宜精潔”,忌用石榴、甘蔗之類及穢泥之物。食過之物、冬瓜、蕃石榴、芭樂、李子、單碗菜也都不能用于祭神。燒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種信仰行為。道教燒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燒香;忌雙香祀神,道教祭神一般多以三柱香為準;忌用右手捻香,須左手持香,右手護香;忌以口嚙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燒香忌回顧,要心神專一;忌用灶中火燃香。道教服飾禁忌內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穢褻法服;忌法服不潔、形儀慢黷;忌衣服雜色;忌衣飾華美、與俗無別;忌法服借人等等。道教對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絕。全真派恪守古訓,苦心厲志,不立家室,禁絕葷辛;正一派則允許成家,除齋醮活動期間,一般不禁絕葷辛飲酒,但求心凈而已。參訪宮觀時也有一些禮儀應該注意:一是同道士打招呼,不能用佛教的“合十”禮儀,而要用“拱手”禮儀。二是見了道士不得問道士的年齡。三是重大的道教醮儀,主祭道士都用中國傳統的三跪九叩儀。如果入門問禁,入鄉隨俗,可以在神壇前行鞠躬禮。四是進入道觀,應當衣冠整齊,注重形儀,不可光身赤腳,也不可高聲喧嘩。特別是全真道士茹素吃齋,入全真道觀決不能夾帶葷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葷,惟逢齋必須吃素。各宗教于教禮上均有一般溝通方式,以達到人與神之間的溝通方法,又有自然清靜的作用。而以道教、佛教及儒教而言,均用清香(主香)與神佛圣尊或先人來傳達,內心的尊敬與虔誠之意。但又不知主香有何涵義?所謂“一主清香透蒼穹,萬道祥光照大千。”由此可知香的重要性,再道教中以三柱香代表三清,(三清為玉清、上清、太清。)亦代表天、地、人,正可謂敬三清,敬天、地、圣賢人。因道教認為萬物皆有靈,而以謙卑喜舍之心來敬仰宇宙萬物,所以也成了多神教了。參香,插香是道教一種敬神禮佛與傳遞信息的方式與禮儀。一般習俗,參香完后,均是三柱清香一齊插于香爐中,這屬于一氣化三清之意(如上圖);若是將香主先插在中間,再插在龍方(亦是自己的右手,神像左邊)再插香于虎方(亦是自己的左手,神像的右方),就代表敬三清、敬天、地、圣賢人之意(見下圖)。但須把香主插正,不宜插的東歪西斜,或是將香主插于香爐最邊緣,造成后者插香的不便而使手掌被香頭所觸燙。或是把香腳完全插入香爐中而造成“發爐”的現象,既是香腳相互引燃起火的,并非真的發爐。有些信眾則用拋的方式將香主直拋于香爐中,這種種方式都是不敬之舉。《正一威儀經》記載“正一燒香威儀:先當洗拭香奩、鑪挾、匙盤、灰炭等具,然后裝治,平正瑩凈,火不見赤,法則可觀。所有灰炭火等,皆當別貯,不得以灶下爨馀及不凈,柴薪葷穢,非法處灰火。凡是捻香,皆須三指端身,正意坐立,宜就取便三指捻之。每當三獻,使煙氣相續,不得中停。祈告啟請,入靖登壇,使晝夜相續,勿令斷絕,而神道無形,寄香氣宣通。凡諸讀經行道,齋戒禮誦,講說祈告,皆先行香三周,然后列辭。上界天香,千名萬號,不焚自熏,迎風隨云,周徧十方。下界凡境,任世有無,眾事之中,唯此難闕”。眾多道教經文典籍皆表達出了參香禮儀在道家日常禮儀中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近年來更有迷信上頭香之信眾,為搶插頭香而把整個香爐弄得東倒西歪,更是不智與不敬之舉。所謂上頭香是每人在每年的年初一的第一柱香,還有每日凌晨卯時(早上五點),開廟門時,自己所插的第一柱香也算是上頭香。而非各廟宇的第一柱香。另外還有一種世人容易忽略的,就是雙手在胸前握太極,虔心奉無形香的心香,隨時隨地虔誠奉心香,即可得到圣尊之感應。由于插頭香、搶頭香以致人擠人,眾人搶擠一個香爐,造成強者得標,弱者受傷,而力有未逮,這非你敬拜的神明所愿意見到的。想想這般敬神求神有效嗎?為了搶頭香,而把香爐弄得東倒西歪,用拋的方式,將香拋于香爐中,實為不敬之舉。愿虔誠的信眾們能夠糾正自己的不昧之舉。在言,家中的香爐之香腳若是插得太過擁擠,為安全起見,可于農歷每月的初一、十五日前(既廿九日或三十日及十四日晚上九點左右)清理神案時順便拔取香腳,但須剩三主香腳,香爐中香灰若太滿也可用未使用過的湯匙搖些起來與化金紙時同焚化,若無焚化金紙習慣,也可將香灰撒在盆栽上,以示尊敬之意。而祖先之香爐未必在初一、十五日才能上香,平常向神佛上香時,就可同時上香,感念祖先之德澤常留于后代子孫般去敬仰,猶如其精神不滅。用一份虔誠與感恩及學習的心去奉祀神佛與祖先,讓我們更擁有一處清凈、莊嚴的神案。具體方式如下:1、平心靜氣,敬對祖師。手持三炷香,在祖師左邊的蠟燭點著。如果香頭有火苗,則不可用口吹滅,而是水平持香輕輕前迎即可。2、面對圣像前,右手手指拈香,左手包著右手,舉于額前。3、上香時,用左手把香插上香爐內,三炷香之間的距離要平等,而且“香不過寸”,即相互的距離不超過一寸(見下圖)。如著長袖大領道袍,則用右手拉住左手袖口。
財神,菩薩上香供石榴好嗎
道教認為,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因此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不能有吊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參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有諸多禁忌,如勿飲酒、勿食五辛、勿與別人同坐、勿視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見血。醮壇中人尤應忌食牛肉。道士本身也應保持清凈之身,在行儀式之前,要齋戒沐浴,潔凈身心。道士沐浴時忌俗人見浴,并忌用不潔之水。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