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才智過人的徐庶,本已準備好與劉備共創(chuàng)大業(yè),然而曹操卻運用計謀,以徐庶的母親為質(zhì),迫使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轉(zhuǎn)投曹操以救母。徐庶,一位孝順之子,因母親的安危而心神不寧,他對劉備坦白了自己的困境,表示自己已經(jīng)心亂如麻,無法再專注于共同打天下的目標,因此請求離去。徐庶抵達曹營后,卻未能如愿救出母親,反觀其母因不愿拖累兒子而選擇自殺。徐庶對此深感悲痛,余生未曾為曹操獻上一策。因此,“方寸大亂”這一成語,原指心部的大小,后用來形容人心紛亂,失去了正常的判斷和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