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拿的板子叫什么
上朝拿的板子叫什么
笏板的長度在古代的尺寸中規定為2尺6寸,寬度為3寸。這一規格在《禮記》中有所記載。然而,由于古代的尺寸與現代不同,古代的2尺6寸實際上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在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則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則不執笏。自清朝開始,笏板便不再被使用。笏板的材質通常為玉、象牙或竹,均屬于貴重材料。這種材質的選擇決定了笏板的價值。笏板的主要用途是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同時也可以用來書寫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內容,作為備忘提示之用。如《釋名》中所述:“笏,忽也,備忽忘也。”以及《禮記·玉藻》中所提到的:“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
導讀笏板的長度在古代的尺寸中規定為2尺6寸,寬度為3寸。這一規格在《禮記》中有所記載。然而,由于古代的尺寸與現代不同,古代的2尺6寸實際上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在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則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則不執笏。自清朝開始,笏板便不再被使用。笏板的材質通常為玉、象牙或竹,均屬于貴重材料。這種材質的選擇決定了笏板的價值。笏板的主要用途是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同時也可以用來書寫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內容,作為備忘提示之用。如《釋名》中所述:“笏,忽也,備忽忘也。”以及《禮記·玉藻》中所提到的:“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36708952.jpg)
笏板,亦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中國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所持的工具。它是中國古代官員上朝時所使用的一種辦公用品,歷史悠久,使用時間之長堪稱一絕。笏板的長度在古代的尺寸中規定為2尺6寸,寬度為3寸。這一規格在《禮記》中有所記載。然而,由于古代的尺寸與現代不同,古代的2尺6寸實際上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在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則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則不執笏。自清朝開始,笏板便不再被使用。笏板的材質通常為玉、象牙或竹,均屬于貴重材料。這種材質的選擇決定了笏板的價值。笏板的主要用途是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同時也可以用來書寫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內容,作為備忘提示之用。如《釋名》中所述:“笏,忽也,備忽忘也。”以及《禮記·玉藻》中所提到的:“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除了作為備忘工具,笏板還有另外的作用。據說,笏板可以用來擋住自己的臉,以彰顯天子的威嚴。上朝面見天子時,眼睛要望著笏板,以表示對天子的敬意。在紙張發明之前,笏板私用時可作為書籍的功能,也稱作“牘”。如果官員將笏板隨身帶著上朝使用,則稱之為“笏”。以上內容參考了百度百科-笏板。
上朝拿的板子叫什么
笏板的長度在古代的尺寸中規定為2尺6寸,寬度為3寸。這一規格在《禮記》中有所記載。然而,由于古代的尺寸與現代不同,古代的2尺6寸實際上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在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則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則不執笏。自清朝開始,笏板便不再被使用。笏板的材質通常為玉、象牙或竹,均屬于貴重材料。這種材質的選擇決定了笏板的價值。笏板的主要用途是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同時也可以用來書寫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內容,作為備忘提示之用。如《釋名》中所述:“笏,忽也,備忽忘也。”以及《禮記·玉藻》中所提到的:“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