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發展八階段論是哪八階段?
人格發展八階段論是哪八階段?
1.嬰兒期(0-1.5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建立基本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嬰兒通過父母的照料來判斷世界的可靠性。2.幼兒期(1.5-3歲):主要發展任務是自主性對羞愧或疑惑的沖突。兒童在這個階段學習自主,包括自我照顧和探索環境。3.學前期(3-6歲):兒童面臨的是主動對內疚的沖突,他們開始更加積極地探索世界,并在家庭中培養主動性和創造力。4.學齡期(6-12歲):發展任務是勤奮感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兒童開始在學校和社交環境中展現其能力。5.青年期(12-18歲):此階段涉及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沖突,青年人探索自我身份,并試圖與社會建立更深的聯系。6.成人早期(18-25歲):發展任務是親密感對孤獨感,體驗愛情的實現。這個階段個體尋求建立深情關系。
導讀1.嬰兒期(0-1.5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建立基本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嬰兒通過父母的照料來判斷世界的可靠性。2.幼兒期(1.5-3歲):主要發展任務是自主性對羞愧或疑惑的沖突。兒童在這個階段學習自主,包括自我照顧和探索環境。3.學前期(3-6歲):兒童面臨的是主動對內疚的沖突,他們開始更加積極地探索世界,并在家庭中培養主動性和創造力。4.學齡期(6-12歲):發展任務是勤奮感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兒童開始在學校和社交環境中展現其能力。5.青年期(12-18歲):此階段涉及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沖突,青年人探索自我身份,并試圖與社會建立更深的聯系。6.成人早期(18-25歲):發展任務是親密感對孤獨感,體驗愛情的實現。這個階段個體尋求建立深情關系。
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詳細描述了個體從出生到老年期的發展過程,每個階段都承載著特定的心理和社會挑戰。以下是各階段的簡要概述:1. 嬰兒期(0-1.5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建立基本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嬰兒通過父母的照料來判斷世界的可靠性。2. 幼兒期(1.5-3歲):主要發展任務是自主性對羞愧或疑惑的沖突。兒童在這個階段學習自主,包括自我照顧和探索環境。3. 學前期(3-6歲):兒童面臨的是主動對內疚的沖突,他們開始更加積極地探索世界,并在家庭中培養主動性和創造力。4. 學齡期(6-12歲):發展任務是勤奮感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兒童開始在學校和社交環境中展現其能力。5. 青年期(12-18歲):此階段涉及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沖突,青年人探索自我身份,并試圖與社會建立更深的聯系。6. 成人早期(18-25歲):發展任務是親密感對孤獨感,體驗愛情的實現。這個階段個體尋求建立深情關系。7. 成人中期(25-50歲):面臨的是繁殖感對停滯感的沖突,體驗關懷的實現。成人中期個體關注家庭、職業以及社會貢獻。8. 成人后期(50歲以上):發展任務是完善感對失望和厭倦的沖突,體驗智慧的實現。老年人反思一生,尋求智慧與滿足感。每個階段都是建立在前一階段基礎上的,前一階段未解決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后一階段的發展。埃里克森的理論強調了在家庭、社會和文化背景中個體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詳情
人格發展八階段論是哪八階段?
1.嬰兒期(0-1.5歲):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建立基本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嬰兒通過父母的照料來判斷世界的可靠性。2.幼兒期(1.5-3歲):主要發展任務是自主性對羞愧或疑惑的沖突。兒童在這個階段學習自主,包括自我照顧和探索環境。3.學前期(3-6歲):兒童面臨的是主動對內疚的沖突,他們開始更加積極地探索世界,并在家庭中培養主動性和創造力。4.學齡期(6-12歲):發展任務是勤奮感對自卑感,體驗能力的實現。兒童開始在學校和社交環境中展現其能力。5.青年期(12-18歲):此階段涉及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沖突,青年人探索自我身份,并試圖與社會建立更深的聯系。6.成人早期(18-25歲):發展任務是親密感對孤獨感,體驗愛情的實現。這個階段個體尋求建立深情關系。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