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式家庭治療對家庭教育的啟示(整理筆記)
系統式家庭治療對家庭教育的啟示(整理筆記)
01 概述:系統式家庭治療。為什么選這個主題? 家庭教育必須面對一個無法回避的命題:“如何解決每一個家庭的實際問題。”即便是再正確的觀點,它的實施必須深入到一個私人空間——“家庭”,去干預和輔導。而不同的家庭,內部的關系、動力是不一樣的。系統式家庭治療的視角和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不同的家庭它的系統內部發生了什么。界定:心理治療中的“系統式”是一種觀察、描述方法。這種觀察方法總是把個體行為與一種具體情境和整個觀察框架聯系在一起。場景一:突然昏迷的男人。
導讀01 概述:系統式家庭治療。為什么選這個主題? 家庭教育必須面對一個無法回避的命題:“如何解決每一個家庭的實際問題。”即便是再正確的觀點,它的實施必須深入到一個私人空間——“家庭”,去干預和輔導。而不同的家庭,內部的關系、動力是不一樣的。系統式家庭治療的視角和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不同的家庭它的系統內部發生了什么。界定:心理治療中的“系統式”是一種觀察、描述方法。這種觀察方法總是把個體行為與一種具體情境和整個觀察框架聯系在一起。場景一:突然昏迷的男人。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533156152.jpg)
系統式家庭治療對家庭教育的啟示01 概述:系統式家庭治療為什么選這個主題? 家庭教育必須面對一個無法回避的命題:“如何解決每一個家庭的實際問題。”即便是再正確的觀點,它的實施必須深入到一個私人空間——“家庭”,去干預和輔導。而不同的家庭,內部的關系、動力是不一樣的。系統式家庭治療的視角和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不同的家庭它的系統內部發生了什么。界定:心理治療中的“系統式”是一種觀察、描述方法。這種觀察方法總是把個體行為與一種具體情境和整個觀察框架聯系在一起。場景一:突然昏迷的男人他的狀況并不是生病引起的,而是健康的機體對劇變的環境適應不良所導致的。如果醫生的注意力持續集中于病人本身,那么這個病人的情況可能會一直是個謎。 啟發: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出現了問題,而這個問題你覺得很不解,那么,看看孩子所處的環境:家庭、班級、他所處的小團體,或許會給我們啟發。場景二:花園里的男人這是動物行為學大師洛倫茲在小鴨的“印刻實驗”中扮成鴨媽媽時的行為。他說:“我感到自已充滿了成就感,因為我的鴨子們搖搖擺擺地跟著我,表現得順從又規矩。那時我突然抬頭,看到了花園外一排死灰色的臉:一群游客正站在籬笆外,驚恐地看著我。” 啟發: 當你看到一個學生,無論TA的行為有多么荒謬,如果你可以看到全部,或許,你就會理解TA。界定: 系統式家庭治療從某成員與其他成員的關系出發,而非由內因來解釋其行為。場景三:劫錢的小男孩“把癥狀轉化為關系”家庭治療及特點:系統式家庭治療是以家庭為單位,以系統理論為指導,著重研究人際關系、互動對心理問題影響的心理治療流派。不著重于家庭成員個人的內在心理構造與狀態的分析,而將焦點放在家庭成員的互動與關系上;從家庭系統角度去解釋個人的行為與問題;個人的改變有賴于家庭整體的改變。02:對家庭教育的啟示一、害怕上學的初二女孩系統式家庭治療的假設:1.爸爸出軌被發現,家庭陷入危機,女孩想保護家庭不至于解體。 女孩:“我擔心這個家散了”三角關系: 作為家庭治療的最基本的概念,三角關系主要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結構。平衡的結構可以保證孩子健康成長,而不平衡的結構孩子會陷身在家庭內,無法發展獨立的自我。在家庭系統中,如果夫妻之間出現沖突,雙方或其中一方就可能會產生明顯的焦慮。此時,為了減輕焦慮,另一個家庭成員就會進入夫妻關系中,平衡他們之間的關系,構成三角關系。重要理論: 當兩個人面臨無法討論和解決的矛盾的,往往會引入第三方;三角關系是雙人關系的緩沖,引入第三方后,不必面對雙人關系中的極端結果;三角關系更為穩定、平衡,會阻止系統走向破滅,但也會阻止其走向改善;在三角關系中,孩子常常自我分化受阻,會出現各種癥狀。三角關系的一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工作或者愛好;三角關系不同于三角化;當焦慮無法被單一三角關系包容時,可以形成連鎖三角關系。三角化: 如果第三方只是暫時的卷入,或很快迫使雙方解決了問題,那么三角關系就不會長久,如果第三方長期卷入, 三角關系就會固定化,成為穩定的,難以改變的關系,叫做三角化 。一般情況下,家庭融合的程度越高,三角關系就越明顯、越強烈。此時,家庭中自我分化程度最差的成員就有可能受到傷害。三角化三種類型:1.敵對競爭: 沖突雙方十分敵對,都想通過競爭孩子與對方抗衡。表現:父母敵對,孩子左右為難。2.迂回轉移: 雙方的沖突更加隱蔽,壓力透過孩子來執行,透過增加孩子的偏差行為掩蓋矛盾,把關注點從關系沖突中轉移到處理孩子的消極面或親子沖突。表現:夸大孩子問題,從而轉移夫妻關系的張力。孩子會制造問題來轉移父母之間的張力。3.跨代聯盟: 沖突當中的一方或雙方嘗試獲得孩子的支持來反對另一方。表現:“父母的打手”。問題既是不良家庭功能的表現,也反過來幫助家庭穩定局勢,達到暫時的平靜。這種平靜,是以犧牲一部分成員正常社會功能為代價的。 往往是系統出了問題,而系統中的個別元素成為了替罪羊。怎么干預呢 ?提醒:不要去做系統成員一直在做的事情。—— 擾動:讓來訪家庭離開目前已經固化的“平衡狀態”[if !supportLists]1.[endif]當一個家庭描述兒子的不上學的狀況時,他們仿佛在說:“來吧,請讓他去上學。”又如: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孩子們來,她已經筋疲力盡,“請幫幫我,管管孩子!”尤其當問題表現的很明顯時----丈夫每天晚上都喝的爛醉;小男孩攻擊每一個同學-----你就很容易同意家庭的要求,對癥狀下手,那么,你就成了家庭的一部分,參與到維持癥狀的行動中來了。干預:1.“我看到你很愛你的父母,為了他們的關系,你寧肯放棄自己的學業和未來。”2.“你很愛你的父母,為了他們你寧肯背負原本不該由你背負的重擔,哪怕被人誤解也在所不惜。” 改釋: 你不是個不負責任的、不聽勸的、不上學的孩子,你是一個有擔當的,愿意為了父母的婚姻犧牲自己的孩子。二、各執一詞的夫妻夫妻爭執: 在分割事件序列上的分歧,是無數糾結關系的根源。數學題:a-a+a-a+a……=?三種可能的分組(“分割”)形式如下:(1)S=(a-a)+(a-a)+(a-a)+(a-a)+… =0+0+0+…… =0(2)S=a-(a-a)-(a-a)-(a-a)-… =a-0-0-0-… =a(3)S=a-(a-a+a-a+a-a+a-…) 既然括號中的元素正是這個序列自身,所以它也可以寫成S=a-S所以2S=a,也即S=a/2到底是誰的原因?我們不是來找問題的,我們是來找出路的。出路一: 了解改變的條件變化的前提條件是神經系統的一個狀態。什么是系統一、系統二?當我們感覺危險的時候就處在系統一,感覺安全就處在系統二。系統一的特點是:視野狹窄、注意力高度集中。(例:2017音樂節、吼娃寫作業)出路二: 資源取向問題常常也與資源相伴。系統中總能找到可以利用的資源,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案例:女孩和爸爸。資源取向:好的反面是“好意”。出路三: 引入時間和空間你們家晚飯后多長時間洗碗?類似的事情你們意見有沖突嗎?1.把關系沖突當作時間差異:我的時間不是你的時間2.引入空間 :我的背景不是你的背景(婆媳關系:婆婆是外國人)三、一位老師的疑問“有的學生怎么說都沒事,和你嬉皮笑臉的,有的還沒怎么著就不行了,差別真大,我們這當班主任的怎么把握這個尺度啊?”四、三大病例性家庭結構1.“治好我的孩子”的家庭: 特點:家長呈現出一個統一的圖片,即認同孩子是家庭問題的原因,認為:只要孩子好了,他們家就萬事大吉了。但家長看不到家庭對問題的影響和解決問題的機會。目標:(1)詢問父母他們想要你做些什么。(2)保持友好,但對你能治好任何人的這種想法保持懷疑。(3)一開始就家庭成員如何一起解決問題局面對父母進行提問。(4)評估孩子(5)鼓勵父母成為家庭中的變革推動者不能做的: 只對孩子進行個別治療!尤其是少于12歲的兒童。(為什么?)核心家庭是一個情緒單位。核心家庭情緒系統如下:(1)任何影響個人的事情,也會影響系統中的其他人(2)焦慮在情緒系統中是最重要的(3)焦慮穿梭在群體中的兩人或眾人之間,它是具有感染力的(4)焦慮穿梭的區域即是情緒系統的界域2.過度卷入和疏離的家庭:特點:(1)過度卷入:一位父母的行為與孩子過度卷入,并且很難設定結構和界限。(2)疏離:另一位父母似乎遙遠而冷漠,充當紀律者,努力尋求支持。過度卷入和疏離的父母交流通常呈現互補的模式目標:(1)把疏離的父母帶入治療過程 (2)幫助父母看到他們的差異是如何造成問題的(3)努力改善他們的關系,建立一個團結的團隊(4)幫助疏離的人支持過度卷入的人變得更強大,而不是繼續接管界限設置。不能做的: 在治療中重建家庭結構,同時使父母兩極分化。3.負擔過重的單親父母:特點:(1)缺乏結構和一致性,顯得雜亂無章;(2
系統式家庭治療對家庭教育的啟示(整理筆記)
01 概述:系統式家庭治療。為什么選這個主題? 家庭教育必須面對一個無法回避的命題:“如何解決每一個家庭的實際問題。”即便是再正確的觀點,它的實施必須深入到一個私人空間——“家庭”,去干預和輔導。而不同的家庭,內部的關系、動力是不一樣的。系統式家庭治療的視角和技術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不同的家庭它的系統內部發生了什么。界定:心理治療中的“系統式”是一種觀察、描述方法。這種觀察方法總是把個體行為與一種具體情境和整個觀察框架聯系在一起。場景一:突然昏迷的男人。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