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有誰知道《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與白居易之間的友誼深厚,元和五年,元稹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沖突,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后來又改授通州司馬。元和十年,白居易上書,請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果得罪權貴,被貶為江洲司馬。上面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寫的。詩的中間兩句是敘事言情,表現了作者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而感情強烈。詩的首尾兩句是寫景,形象地描繪了周圍景物的暗淡凄涼,感情濃郁而深厚。“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語,是傳神之筆。白居易曾寫有兩句詩:“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貶謫、前往江陵上任時寫的,表現了他聽到送信人敲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來信的情狀,十分傳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
導讀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與白居易之間的友誼深厚,元和五年,元稹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沖突,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后來又改授通州司馬。元和十年,白居易上書,請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果得罪權貴,被貶為江洲司馬。上面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寫的。詩的中間兩句是敘事言情,表現了作者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而感情強烈。詩的首尾兩句是寫景,形象地描繪了周圍景物的暗淡凄涼,感情濃郁而深厚。“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語,是傳神之筆。白居易曾寫有兩句詩:“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貶謫、前往江陵上任時寫的,表現了他聽到送信人敲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來信的情狀,十分傳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4/wz/18541919552.jpg)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稹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與白居易之間的友誼深厚,元和五年,元稹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沖突,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后來又改授通州司馬。元和十年,白居易上書,請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果得罪權貴,被貶為江洲司馬。上面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寫的。詩的中間兩句是敘事言情,表現了作者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而感情強烈。詩的首尾兩句是寫景,形象地描繪了周圍景物的暗淡凄涼,感情濃郁而深厚。“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語,是傳神之筆。白居易曾寫有兩句詩:“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貶謫、前往江陵上任時寫的,表現了他聽到送信人敲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來信的情狀,十分傳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驚坐起”三字,正是維妙維肖地摹寫出作者當時陡然一驚的神態。再加上“垂死病中”,進一步加強了感情的深度,使詩句也更加傳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難的。然而,作者卻驚得“坐起”了,這樣表明:震驚之巨,無異針刺;休戚相關,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誼之深,于此清晰可見。按照常規,在“垂死病中驚坐起”這句詩后,大概要來一句實寫,表現“驚”的具體內涵。然而作者卻偏偏來了個寫景的詩句:“暗雨吹風入寒窗”。這樣,“驚”的具體內涵就蘊含于景語之中,成為深藏不露、含蓄不盡的了。作者對白氏被貶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憤懣,還是悲痛?全都沒有說破,全都留給讀者去領悟、想象和玩味了。元稹這首詩所寫的,只是聽說好友被貶而陡然一驚的片刻,這無疑是一個“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說,是有千言萬語和多種情緒涌上心頭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積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寫了這個“驚”的片刻而又對“驚”的內蘊不予點破,這就使全詩含蓄蘊藉,情深意濃,詩味雋永,耐人咀嚼。
有誰知道《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與白居易之間的友誼深厚,元和五年,元稹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沖突,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后來又改授通州司馬。元和十年,白居易上書,請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果得罪權貴,被貶為江洲司馬。上面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寫的。詩的中間兩句是敘事言情,表現了作者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而感情強烈。詩的首尾兩句是寫景,形象地描繪了周圍景物的暗淡凄涼,感情濃郁而深厚。“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語,是傳神之筆。白居易曾寫有兩句詩:“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貶謫、前往江陵上任時寫的,表現了他聽到送信人敲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來信的情狀,十分傳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