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力文言文翻譯
泰山之力文言文翻譯
2.古文翻譯 一、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導讀2.古文翻譯 一、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4/wz/18540182752.jpg)
1. 文言文《泰山之力》原文及譯文 語出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 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脯次,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泰山之力也。”譯文:唐明皇要封禪泰山,命張說為封禪使,張說的女婿鄭鎰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規矩,封禪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遷升一級。只有鄭鎰靠了張說的關系,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同時賜給紅色官服。在分發祭品的程序上,唐明皇看到鄭鎰一下子升了幾級,感到很奇怪,就詢問原因,鄭鎰一時無話可答。這時黃幡綽又來調侃,他說:“這是因為靠了泰山之力”。 “泰山”一語雙關,既指封禪一游核事,又指岳父,因為中國向來有稱岳父為“泰山”的。 2. 古文翻譯 一、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3. 竹石 竹石·鄭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巖石中。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 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贊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斗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4. 己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的通俗解釋: 落花并沒有忘記樹根的哺育,帶著無限的眷戀深情地告別樹根,寧化作春泥而護樹根,以回報樹的養育之恩。 從字面看,花不是無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綠肥,還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謂自己雖然處境艱難,但神寬掘忠貞報國之心始終不變;自信其高尚志節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5. 翻譯文言文 二翁登泰山原文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鄉,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游巴蜀,但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陡峭,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譯文從前有兩個老翁,住在同一個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離開了鄉下,只有他自己。一天,他帶著酒去乙翁的家,兩個人一起喝酒,十分快樂。乙翁說:"以前我曾去冀,雍兩州遠處郊游,但沒有登過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說:"那山我也沒有登過,然而老了,恐怕力氣不夠。"乙翁說:"你說的不對!以前的愚公,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移山,現在我們才六十來歲,哪里老呢!"甲翁說:"那太好了!"第二天,兩個老人都去了,越過錢塘江,橫渡過了長江,走到了泰山腳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說:"我的力氣還可以,不用互相攙扶。"從太陽出來到薄暮降臨,已經走過了半座大山。字詞解釋1,昔:以前 2,里:鄉 3,妻子:妻子和子女 4,叟:老頭 5,而:罷了 6,攜:攜帶 7,第:住處,家 8,酌:飲酒 9.向:以前 10,吾:我 11.遠游:到遠處游玩 12.冀、雍:古代兩個州名,在今約山西、陜西、甘肅一帶 13,是:這 13.然:但是 14.意:意愿 15.同行:一同出行 16.余:我 17.亦:也 18.未:沒有 19.然:然而 20.恐:擔心 21.勝:能承受 22.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裝句 23.曩:從前 24.年:年齡 25.且:將近 26.輩:等,類,表示人或物的多數同屬一類 27.方:才 28.逾:超過 29.甚善:太好了 30.翌日:第二天 31.偕:一起,一同 32.越:經過 33.絕:橫渡 34.相:互相 35.自:從 36.至:到 37.薄暮:傍晚,日將落時 38.陰:古代山北水南叫“陰” 39.嘗:曾今 40.去:離開文言知識釋“相” “相”的含義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它有一個很特殊的用法,可作指事代詞用,常指代我、你、他。上文“無需相扶”,意為不需要扶我,其中“相”指代“我”。又,《黔之驢》:“莫相知”,意為老虎不知道它(驢子)是什么東西。又,《狼》:“狼眈眈相向”,意為狼瞪大眼睛看著屠戶。賀知章《回鄉偶書》中句“兒童相見不相識”,意為孩子們看見我不認識我。 二翁登泰山證明了“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思想感情二翁登泰山,表現了他們樂觀向上,老當益壯,熱愛生活,奮進的精神。道理只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就能戰勝客觀困難,取得勝利。
泰山之力文言文翻譯
2.古文翻譯 一、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