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于鴻毛成語故事
輕于鴻毛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太史令司馬遷秉承父親遺愿,繼續(xù)編纂《史記》。因李陵案受罰,他忍受重罰之痛,終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他在信中表達生死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出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趣異也。——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釋義】鴻毛:大雁之毛。比喻極其輕微,毫無價值。【用法】用作謂語、賓語、補語;形容價值微乎其微。【相近詞】無足輕重、不屑一顧。【相反詞】重于泰山、舉足輕重。【英語】lighter than a feather。【成語示例】梅伯死得輕于鴻毛,令人惋惜。——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6回。【其他使用】;◎所謂有價值之死重于泰山,無價值之死輕于鴻毛,這詮釋的是死亡的意義問題。
導讀【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太史令司馬遷秉承父親遺愿,繼續(xù)編纂《史記》。因李陵案受罰,他忍受重罰之痛,終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他在信中表達生死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出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趣異也。——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釋義】鴻毛:大雁之毛。比喻極其輕微,毫無價值。【用法】用作謂語、賓語、補語;形容價值微乎其微。【相近詞】無足輕重、不屑一顧。【相反詞】重于泰山、舉足輕重。【英語】lighter than a feather。【成語示例】梅伯死得輕于鴻毛,令人惋惜。——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6回。【其他使用】;◎所謂有價值之死重于泰山,無價值之死輕于鴻毛,這詮釋的是死亡的意義問題。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4/wz/18540151452.jpg)
【拼音】qīng yú hóng máo【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太史令司馬遷秉承父親遺愿,繼續(xù)編纂《史記》。因李陵案受罰,他忍受重罰之痛,終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他在信中表達生死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出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趣異也。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釋義】鴻毛:大雁之毛。比喻極其輕微,毫無價值。【用法】用作謂語、賓語、補語;形容價值微乎其微。【相近詞】無足輕重、不屑一顧【相反詞】重于泰山、舉足輕重【英語】lighter than a feather【成語示例】梅伯死得輕于鴻毛,令人惋惜。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6回【其他使用】◎所謂有價值之死重于泰山,無價值之死輕于鴻毛,這詮釋的是死亡的意義問題。
輕于鴻毛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太史令司馬遷秉承父親遺愿,繼續(xù)編纂《史記》。因李陵案受罰,他忍受重罰之痛,終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記》。他在信中表達生死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出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趣異也。——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釋義】鴻毛:大雁之毛。比喻極其輕微,毫無價值。【用法】用作謂語、賓語、補語;形容價值微乎其微。【相近詞】無足輕重、不屑一顧。【相反詞】重于泰山、舉足輕重。【英語】lighter than a feather。【成語示例】梅伯死得輕于鴻毛,令人惋惜。——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6回。【其他使用】;◎所謂有價值之死重于泰山,無價值之死輕于鴻毛,這詮釋的是死亡的意義問題。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