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戰爭的新聞嗎?急需
有關于戰爭的新聞嗎?急需
“伊朗核問題的最后期限到了”,8月31日,美國的天還沒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迫不及待地作出了這樣的預告。世界也關注著聯合國在最近幾年里設下的這個最著名的最后期限。8月30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給伊朗下了精確到分鐘的最后通牒——德黑蘭當地時間周五凌晨零點零1分,也就是紐約時間周四下午3時31分(北京時間周五凌晨4點31分)。而伊朗的表現完全是要硬撞,其總統內賈德31日在一個群眾集會上再次強硬表態:“在停止鈾濃縮的問題上,伊朗寸步不讓。我絕對不會在重壓之下低頭,伊朗人民,包括年輕的科學家們,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核技術,他們同樣也能這樣發展伊朗。”內賈德的這段話說得十分痛快,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白宮的領導人會接受這個回答嗎?他們能咽下這口氣嗎。“伊朗寸步不讓”;
導讀“伊朗核問題的最后期限到了”,8月31日,美國的天還沒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迫不及待地作出了這樣的預告。世界也關注著聯合國在最近幾年里設下的這個最著名的最后期限。8月30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給伊朗下了精確到分鐘的最后通牒——德黑蘭當地時間周五凌晨零點零1分,也就是紐約時間周四下午3時31分(北京時間周五凌晨4點31分)。而伊朗的表現完全是要硬撞,其總統內賈德31日在一個群眾集會上再次強硬表態:“在停止鈾濃縮的問題上,伊朗寸步不讓。我絕對不會在重壓之下低頭,伊朗人民,包括年輕的科學家們,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核技術,他們同樣也能這樣發展伊朗。”內賈德的這段話說得十分痛快,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白宮的領導人會接受這個回答嗎?他們能咽下這口氣嗎。“伊朗寸步不讓”;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0928/wz/18185026252.jpg)
8月31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在一次群眾集會上發言。“伊朗核問題的最后期限到了”, 8月31日,美國的天還沒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迫不及待地作出了這樣的預告。世界也關注著聯合國在最近幾年里設下的這個最著名的最后期限。 8月30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給伊朗下了精確到分鐘的最后通牒——德黑蘭當地時間周五凌晨零點零1分,也就是紐約時間周四下午3時31分(北京時間周五凌晨4點31分)。而伊朗的表現完全是要硬撞,其總統內賈德31日在一個群眾集會上再次強硬表態:“在停止鈾濃縮的問題上,伊朗寸步不讓。我絕對不會在重壓之下低頭,伊朗人民,包括年輕的科學家們,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核技術,他們同樣也能這樣發展伊朗。”內賈德的這段話說得十分痛快,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白宮的領導人會接受這個回答嗎?他們能咽下這口氣嗎?“伊朗寸步不讓”聯合國的最后期限是設給伊朗的,但《環球時報》記者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絲毫沒有感受到異樣。這天不再像前幾天那樣陽光明媚,而是刮起了大風,天上的云彩也多了起來,不過大街上依然車水馬龍,人們像以往一樣忙碌。記者隨便問了幾個市民,發現他們都知道最后期限這回事兒,但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態度與政府非常相似——“我們不會屈服于任何壓力”。有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告訴記者,制裁是把雙刃劍,對伊朗有傷害,對美國也會有傷害,況且美國對伊朗已經制裁好多年了,再制裁也沒什么太大的關系。也有個小商販表示了擔憂,他說,如果制裁更嚴了,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倒是博爾頓那個精確到分鐘的最后通牒讓世人印象深刻,原來最計較這個最后期限的國家是美國。有媒體形容說,美國似乎左手握著秒表,右手握著制裁計劃,隨時“恭候”伊朗的答復。博爾頓表示,美國希望“8·31”大限一過就召集各國高級官員探討制裁決議的具體措辭,爭取在第一時間讓伊朗戴上制裁這頂“緊箍咒”。伊朗究竟會給世界怎樣一份答卷呢?對此,各國媒體的猜測驚人地一致:伊朗一定會再次說“不”。CNN認為,在大限到來之前,伊朗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服軟、合作的跡象。法新社報道題目是《在大限來臨前,伊朗公然挑釁》,路透社則做出“伊朗可能面臨制裁”的結論。其實,伊朗總統內賈德的態度一直很清楚。8月29日,內賈德邀布什電視辯論的同時,公然質疑安理會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權威地位。8月30日,內賈德表示:“制裁不可能讓伊朗停止追求崇高的發展目標,要想解決問題只能通過談判”。“我們不會被伊朗人嚇著”對伊朗的表態,美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伯恩斯說得很直白:“我們不會被伊朗人嚇著。”他下周將前往德國首都柏林,起草一份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草案。《紐約時報》預測了對伊朗制裁的“三步走”方案:第一步,美國將聯合其歐洲盟友對伊朗禁運與核能有關的所有設備和材料,并凍結伊朗在海外的資產;第二步,懲罰措施將擴展到禁止伊朗領導人和核研究人員對西方進行訪問和旅行,并限制該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活動;第三步,布什政府要求歐洲金融機構終止對伊朗的貸款,據美國官員透露,已經有一些瑞士銀行同意與美國合作。不過,“三步走”方案的實施還存在不少潛在的波折。盡管美國很早就單方面對伊朗實行了出口限制,但歐洲不少國家始終沒有切斷對伊朗的技術出口,而且這些技術不少都是與民用核設施的發展相關的。尤其是俄羅斯,在幫助伊朗修建的布什爾民用核反應堆項目上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專家稱,“布什爾項目將使禁運核設施的制裁計劃遭遇瓶頸。”即使美俄可以找到化解分歧的辦法,對伊朗的制裁決議最早也要等到9月中旬聯合國大會審議才能通過。在這個匯聚各國首腦的大會上,布什將發表演講,《紐約時報》分析認為。美國政府將利用這次大會向各方施壓,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制裁“三步走”方案的命運。在“8·31”大限將至之時,一份由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的伊朗核報告也引起了各方的重視。雖然這份報告內容保密,但其中涉及了伊朗鈾濃縮進展現狀并總結了伊朗核問題的整體進展,被外界視為一份頗有影響力的報告。這份報告究竟會如何影響聯合國對伊朗的最終態度呢?媒體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分析。美聯社認為,由于這份報告指出伊朗繼續鈾濃縮,并拒絕原子能機構調查人員進入特定區域檢查,可能導致安理會的制裁。但《紐約時報》卻認為,報告不僅指出伊朗核活動進展緩慢,而且還說明伊朗目前提煉的鈾純度根本不夠制造核武器,這很可能對制裁傾向產生阻礙。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星期四說,給伊朗的最后期限已過,但他不認為安理會會立即對伊朗實施制裁,“我需要和各方保持聯系,看看他們打算怎么辦。”“美伊今年開戰可能性很大”制裁可能只是中東局勢升級的第一步,危機會不會發展到動武的地步才真正為世界關心。8月30日,俄新社專門邀請了幾十位著名專家和政治家討論“美國進攻伊朗的前景”。俄羅斯全球化問題研究所專家東·蘇里科夫認為,美國和伊朗之間的軍事沖突不可避免,很可能就在今年爆發。蘇里科夫稱,美國和伊朗國內都有一些勢力對發動這場戰爭感興趣,內賈德在爆發戰爭的情況下將能鞏固自己的政權,從而成為伊朗有權威的統治者,內賈德可能還覬覦波斯灣地區首領地位,這里集中了世界大部分的石油天然氣儲量。美國以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代表的“鷹派”則可以在被戰爭挑起的愛國主義浪潮中,鞏固共和黨人的國內政治地位,還有利于鞏固美國的“世界警察”地位。蘇里科夫認為,在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基礎設施進行攻擊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世界石油價格“暴漲”,這將會削弱美國全球進程中的競爭對手——新興大國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完全依靠能源高消耗的技術。蘇里科夫稱,美伊的軍事沖突將以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開始,美國可能會放任伊朗完全封鎖這個海峽,將使通過這個海峽的輪船停航9至12個月,這首先將引發印度和中國市場上的石油短缺,削弱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俄羅斯憲法法院院長顧問弗拉基米爾·奧夫欽斯基認為,美國近幾年興起的“文明沖突”、“反伊斯蘭法西斯主義戰爭”以至于“反恐戰爭”等觀點和行動都是為進攻伊朗做準備。奧夫欽斯基認為,為了讓中國等國家“臣服于美國膝下”,美國可能會對伊朗的石油命脈進行打擊。不過,他還認為,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和中國領導人最近簽署的石油協議大大降低了美伊交戰的可能性,至少推遲了這場戰爭的開始。伊朗為何敢與美國斗西方媒體直接談論發生戰爭的很少。英國《經濟學家》雜志認為,伊朗敢虛張聲勢,是因為它意識到,美國在暴力的中東政治中陷得越深,美國就會變得越脆弱。本月早些時候,美國駐伊拉克大使稱,伊朗支持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可能與美國支持以色列并想終結伊朗的核野心有關。中東的混亂局勢一直是伊朗利用的工具,而美國卻很少承認這一點。德國《世界報》認為,盡管美國官方并沒有排除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性,但實際情況表明,美國采取軍事行動有諸多的不利之處。南黎危機,伊拉克戰爭,使美國無法獲得民眾支持。最終擔心的還是,這一地區的戰爭將會造成石油的價格飚升。這將給美國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所以,經濟制裁伊朗是上策。德國還有媒體認為,制裁措施很難在安理會獲得通過,俄羅斯等國在伊朗擁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不希望生硬地實施制裁。伊朗問題像伊拉克問題一樣,已經造成了國際社會的分裂,國際社會陷入兩難境地。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伊朗不按照安理會的安排去做,而是有自己的時間表。伊朗的舉動其實已經成功地分裂了安理會,使六國在制裁問題上無法很快達成一致,而這就達到了拖延時間的目的。一位中國的中東專家認為,伊朗敢和美國斗,就是因為知道目前伊拉克局勢牽扯了美國大部分精力,即使是核問題日趨緊張,中東局勢也不會在短期內迅速升級,但形勢很可能因此而緊張,伊朗甚至可能受到美國實施的部分軍事打擊。總體看來,世界對伊朗核問題的掌握還沒有失控,伊朗并沒有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朗的調查也在繼續。伊朗核問題目前的僵局在于伊朗希望單獨與美國進行談判,但在伊拉克問題的牽制之下,美國一直拒絕這樣的要求。(●本報駐伊朗特約記者 劉守望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張楠伊 李宏偉)伊朗核問題:“深思熟慮”后的拒絕新華網德黑蘭9月1日電(記者 徐儼儼 梁有昶)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8月31日發表講話,宣告伊朗不會屈服于西方壓力,也不會接受對伊朗正當權利的侵犯。這一講話表明,伊朗對聯合國安理會第1696號決議關于伊朗應在8月31日前中止鈾濃縮活動的要求,作出了經過“深思熟慮”的正面回答。那么,伊朗為何對安理會的要求再次說“不”呢?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伊朗目前的鈾濃縮活動雖在質量和數量上還處于不是很高的水平,但也已達到了一定規模。據透露,伊朗目前在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核設施擁有164臺用于濃縮鈾的離心分離機,并早已計劃在今年底將這一數量擴充至3000臺,以形成更大的生產規模。而伊朗濃縮鈾的純度目前也至少達到了4.8%的水平,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全面暫停鈾濃縮活動顯然是伊朗難以接受的。
有關于戰爭的新聞嗎?急需
“伊朗核問題的最后期限到了”,8月31日,美國的天還沒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迫不及待地作出了這樣的預告。世界也關注著聯合國在最近幾年里設下的這個最著名的最后期限。8月30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給伊朗下了精確到分鐘的最后通牒——德黑蘭當地時間周五凌晨零點零1分,也就是紐約時間周四下午3時31分(北京時間周五凌晨4點31分)。而伊朗的表現完全是要硬撞,其總統內賈德31日在一個群眾集會上再次強硬表態:“在停止鈾濃縮的問題上,伊朗寸步不讓。我絕對不會在重壓之下低頭,伊朗人民,包括年輕的科學家們,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核技術,他們同樣也能這樣發展伊朗。”內賈德的這段話說得十分痛快,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白宮的領導人會接受這個回答嗎?他們能咽下這口氣嗎。“伊朗寸步不讓”;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