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0928/wz/18185025152.jpg)
1.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體現學生參與的廣度與深度。有時,學生為了體育成績,盡管出滿勤也是在被動的參與活動,所謂的出工不出力,形式上的參與,而非深層次上的參與,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還要對二者的評價再進行評價,不僅使自評與互評停留在廣度層面,還要經過對評價的再評價保證其參與的深度。全體學生的互評與自評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才能真實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目標。只有學生參與了教學評價才能深層次體現學生運動參與的廣度。2.學生的自評與互評質量也能反映出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由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評價水平,對于同一個對象的評價出現不同的評價結果,但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3.學生通過互評(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的橋梁,雙方產生的接納與共鳴程度,決定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好壞。如果不能正確地評價別人,那么,對自己的評價要么高,要么低,使自己不能很好的融入學習集體,時間一長就會形成孤僻的性格,社會適應能力得不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