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英雄》的好評來源于觀眾對港片的熱愛,也來自于對李小龍的回憶。
香港武俠片對于整個香港電影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香港武俠電影代表了中國武俠電影最為輝煌的一部分,它也是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些影片中產生出來的一系列影片、演員和電影人都在電影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72年功夫巨星李小龍在嘉禾公司的幫助下拍攝了他在香港的第二部電影《精武門》,這部片子不僅奠定了新成立的嘉禾電影公司在以后香港電影制作中的地位。他還開創了香港70、80年代功夫片的風潮,挽救了處在粵語片低潮期的香港電影市場。
嚴格說來《精武門》算不上是傳統意義上的武俠片,而是香港武俠電影進入新時期而衍伸出來的功夫片。它脫離了傳統武俠片里面的俠義人情注重個人力量的展示,以拳腳肉搏代替了刀劍寫意。正是這樣的轉變從而促使了香港電影的本土化轉型,李小龍的形象也從香港走向了國際。
陳真,相傳是中國清末武術家霍元甲的弟子,在為被日本人害死的師傅報仇之后,被日本人殺死。這個傳說曾被多次拍成電影、電視劇。很多影視作品都把陳真塑造成霍元甲的五徒弟,他不但身手高超,且在師父霍元甲死后,從日本回國來為師父申冤正名。這個虛擬的人物和霍元甲均享有相當的聲譽,以至于很多人都以為歷史上確有其人。事實上,歷史上關于霍元甲徒弟的記載只有劉振聲一人,關于陳真并無任何描述。李小龍拍《精武門》時,曾邀請倪匡寫劇本,而陳真也是倪匡想象出來的人物,并非確有其人。
94年的《精武英雄》和72年的《精武門》故事結構大致相同,故事線索上基本保持陳真為師傅奔喪回到精武館的故事。20年代末,為完成師父的志愿,陳真到東洋學先進技術,他喜歡著日本女孩山田光子。因為師父霍元甲之死,陳真回到中國,協助師父之子霍廷恩主持精武門的業務,不料卻引起了他的妒忌,師兄弟之間引發權力之爭。另一方面,陳真追查師父死因,懷疑是日軍軍官藤田剛暗中使用慢性毒藥殺死霍元甲。陳真請醫生驗尸,證實師父確系中毒而死。藤田剛恐陰謀敗露,殺人嫁禍,展開了連場惡斗。不久,藤田剛挑戰精武門,他誘使日本黑龍會總教頭船越文夫向精武館挑戰,但是船越文夫并沒有中計而是和陳真在霍元甲的墓前和平切磋。最后,陳真陪同師兄去和藤田剛挑戰并且殺死了藤田剛,最后在大家的保護下陳真假死去了東北戰場。
全世界的功夫迷們無時無刻都在懷念英年早逝的李小龍,李小龍是香港電影中的一顆巨星,他將中國功夫傳播到全世界是打入好萊塢的首位華人,也是他第一次把“kongfu”引入到英文詞典中。他革命性地推動了功夫電影的發展,在全球共擁有20億以上的影迷。自從李小龍去世之后就不斷的有人在對他和他的電影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模仿和重復。香港乃至全世界功夫迷對李小龍的熱愛,使得他的名字或者是靈魂毫無疑問的融入到了這幾年幾乎每一部功夫類型的影片中。在李小龍所塑造的為數不多的熒幕形象中,他對于“陳真”這個形象的塑造可謂功不可沒,是他把一個虛構的角色變成了一個神話。毫無疑問,一提到香港的功夫片,李小龍出演的《精武門》必然榜上有名。陳真的個性和李小龍的形象結合的天衣無縫,可以說是李小龍賦予了陳真這個人物形象的靈魂。
可以看到《精武英雄》在很多地方有模仿《精武門》的痕跡。在道具上李小龍版本的雙截棍雖然在94年李連杰版本的《精武英雄》中換成了軟皮帶;在服裝上李小龍穿的中式對襟短打衫在李連杰版本中被改成日式學生裝;在劇情設置上李小龍版本的陳真生死未卜,李連杰版本的陳真給了一個陳真假死的明確結尾。
可以說《精武英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陳真這個角色IP和李小龍這個演員IP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