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做的演示實驗室物理、化學、生物哪種,但是建議大象牙膏不要做了,真的做不出來。。。下面有不少可以選擇一個:
魔棒點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滴水點火
水能滅火,難道還能點火?
實驗: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與氯酸鉀粉末5克在石棉網上混合,用玻璃棒攪勻,堆成小丘,加入過氧化鈉3克,滴水,半分鐘后,小丘冒出白煙,很快起火燃燒。
燒不壞的手帕
用火燒過的手帕居然完好無損?
實驗: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與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輕擠,用兩只坩堝鉗分別夾住手帕兩角,放到火上點燃,等火焰減小時迅速搖動手帕,使火焰熄滅,這是會發現手帕依舊完好如初。
原理:燃燒時,酒精的火焰在水層外,吸附在纖維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燒熱而蒸發,手帕上的溫度達不到纖維的著火點,因而手帕燒不壞。
雪球燃燒
雪球也能燃燒??
燃燒的當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鈣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鈣就象白雪一樣,制成球狀,點燃即燃燒。
實驗: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鈣,制成飽和醋酸鈣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邊加邊攪拌,就析出象雪一樣的固體。
空杯生煙
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煙??
實驗:兩只潔凈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幾滴濃鹽酸,一只滴入幾滴濃氨水,轉動杯子是液滴沾濕杯壁,隨即用玻璃片蓋上,把濃鹽酸的杯子倒置在濃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漸便能看到滿杯白煙。
噴霧作畫
實驗原理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鉀(KSCN)溶液顯血紅色,遇到亞鐵氰化鉀〔K4[Fe(CN)6]〕溶液顯藍色,遇到鐵氰化鉀〔K3[Fe(CN)6]〕溶液顯綠色,遇苯酚顯紫色。FeCl3溶液噴在白紙上顯黃色。
實驗用品
白紙、毛筆、噴霧器、木架、摁釘。
FeCl3溶液、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鐵氰化鉀濃溶液、苯酚濃溶液。
實驗步驟
1. 用毛筆分別蘸取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鐵氰化鉀濃溶液、苯酚濃溶液在白紙上繪畫。
2. 把紙晾干, 釘在木架上。
3. 用裝有FeCl3溶液的噴霧器在繪有圖畫的白紙上噴上FeCl3溶液。
蛋白留痕
取一只雞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筆蘸取醋酸,在蛋殼上寫字。等醋酸蒸發后,把雞蛋放在稀硫酸銅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卻后剝去蛋殼,雞蛋白上留下了藍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跡,而外殼卻不留任何痕跡。
這是因為醋酸溶解蛋殼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雞蛋白是由氨基酸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條件中發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質,這些物質中的肽鍵遇Cu2+發生絡合反應,呈現藍色或者紫色。
永不熄滅的電珠
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原理是將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得失設計成特殊裝置,使電子從導線上經過而產生電流。
課本上的鋅—銅—稀硫酸電池,用電流計測試指針偏轉很大,可惜,接上電珠后發光時間并不長。這是由于電極的極化作用所致,搖動電極也不如意。為此,這里介紹一個效果較好的原電池,同學們不妨一試。
剝取廢舊干電池外殼鋅皮和碳棒,洗凈并把鋅皮擦亮,剪成1cm寬的長條,其長度與碳棒相近。然后在鋅皮與碳棒之間,嵌上一層厚實的布條隔離,用絲線把它們繞在一起,并在電路中接上一只小電珠。
當把制作好的鋅片—碳棒插入1:4的稀硫酸中,燈泡在一度發光后,就很快消失了。如果用藥匙往稀硫酸中加入高錳酸鉀晶體(PP粉,醫藥商店有售),小電珠頓時會發出明亮的白光。只要鋅片、稀硫酸和高錳酸鉀三者同時存在,燈泡就不會熄滅。過去,這種方法曾用于戰地醫院的手術照明。
本實驗所用的電解質可以是硫酸,也可以是其他一些可溶性鹽類,但不可以用鹽酸,為什么?同學們,開動腦筋分析思考吧。
檢驗含碘食鹽成分中的碘
實驗原理
含碘食鹽中含有碘酸鉀(KIO3),除此之外,一般不含有其他氧化性物質。在酸性條件下IO3-能將I-氧化成I2, I2遇淀粉試液變藍;而不加碘的食鹽則不能發生類似的反應。
實驗用品
試管、膠頭滴管。含碘食鹽溶液、不加碘食鹽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試液。
實驗步驟
1. 在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含碘食鹽溶液和不加碘食鹽溶液,然后各滴入幾滴稀硫酸,再滴入幾滴淀粉試液。觀察現象。
2. 在另一試管中加入適量KI溶液和幾滴稀硫酸,然后再滴入幾滴淀粉試液。觀察現象。
3. 將第3支試管中的液體分別倒入前2支試管里,混合均勻,觀察現象。
自制汽水
汽水是由礦泉水或經過煮沸、紫外線照射消毒后的飲用水,充以二氧化碳制成的。屬于含二氧化碳的碳酸飲料。工廠制作汽水是通過加壓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氣溶解在水里。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質量越好。市場上銷售的汽水,大約是1體積水中溶有l體積~4.5體積二氧化碳。有的汽水中除含二氧化碳外,還加入適量白糖、果汁和香精。
二氧化碳從體內排出時,可以帶走一些熱量,因此喝汽水能解熱消渴。喝冰鎮汽水時,由于汽水的溫度更低,溶解的二氧化碳更多(0 ℃時,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20 ℃時大1倍),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要從體內排出,能帶走更多的熱量,所以更能降低腸胃的溫度。因此,千萬不能大量飲用冰鎮汽水,以免對腸胃產生強烈的冷刺激,引起胃痙攣、腹痛,甚至誘發腸胃炎。此外,過量的汽水會沖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消化能力和殺菌作用,影響食欲,甚至加重心臟、腎臟負擔,引起身體不適。
在實驗室和家庭中也可以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容積80%的冷開水,再加入白糖及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 g碳酸氫鈉,攪拌溶解后,迅速加入2 g檸檬酸。并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后,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檢驗尿糖
〔實驗原理〕
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含糖量多,則病情重。檢驗尿液中的含糖量,可以用硫酸銅跟酒石酸鉀鈉與氫氧化鈉溶液配制成的叫做費林試劑的藥液來檢驗。其反應原理與用氫氧化銅懸濁液檢驗醛基相同。
〔實驗操作〕
①配制費林試液
取100 mL蒸餾水,加入3.5 g硫酸銅晶體(CuSO4·5H2O)制成溶液I;另取100 mL蒸餾水,加入17.3 g酒石酸鉀鈉(NaKC4H4O6·4H2O)和 6 g氫氧化鈉制成溶液II。將溶液I與溶液II分裝在兩只潔凈的帶密封塞的試劑瓶中,使用時等體積混合即成費林試液。
②檢驗
用吸管吸取少量尿液(1mL~2 mL)注入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再用另一支吸管向試管中加入3~4滴費林試劑,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至沸騰,加熱后:(1)若溶液仍為藍色,表明尿液中不含糖,用“-”表示;(2)若溶液變為綠色,表明尿液中含少量糖,用“+”表示;(3)若溶液呈黃綠色,表明尿糖稍多,用“++”表示;(4)若溶液呈土黃色,表明尿糖較多,用“+++”表示;(5)若溶液呈磚紅色渾濁,說明尿糖很多,用“++++”表示。
蔬菜中維生素C的測定
【實驗原理】
淀粉溶液遇到碘會變成藍紫色,這是淀粉的特性。而維生素C能與藍紫色溶液中的碘發生作用,使溶液變成無色。通過這個原理,可以用來檢驗一些蔬菜中的維生素C。
【實驗步驟及現象】
在玻璃瓶內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開水,并用小棒攪動成為淀粉溶液。滴入2~3 滴碘酒,你會發現乳白色的淀粉液變成了藍紫色。再找2 ~3 片青菜,摘去菜葉,留下葉柄,榨取出葉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藍紫色的液體中,邊滴入邊攪動。這時,你又會發現藍紫色的液體又變成了乳白色。說明青菜中含有維生素C。
固體酒精
酒精與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鈣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當飽和醋酸鈣溶液注入酒精中時,飽和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中,致使醋酸鈣從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態的凝膠狀物質——“膠凍”,酒精充填其中。點燃膠狀物時,酒精便燃燒起來。
實驗用品
藥匙、燒杯、量筒、玻璃棒、蒸發皿、火柴。
酒精(質量分數95%以上)、醋酸鈣、蒸餾水。
實驗步驟
1. 在燒杯中加入20 mL蒸餾水,再加入適量醋酸鈣,制備醋酸鈣飽和溶液。
2. 在大燒杯中加入80 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 mL飽和醋酸鈣溶液,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燒杯中的物質開始時出現渾濁,繼而變稠并不再流動,最后成為凝膠狀。
3. 取出膠凍,捏成球狀,放在蒸發皿中點燃。膠凍立即著火,并發出藍色火焰。
電池的制作
一、伽伐尼電池
①方法
用一根5 cm銅絲和一條2 mm寬的鋅片,分別插到土豆或西紅柿內;再用耳機的兩端接觸銅絲和鋅片,便能清晰地聽到聲音。如果把12個土豆按上法每個都插入銅片和鋅片然后串聯,接上電鍵及1.5 V的小電珠;合鍵時電珠被點亮。
1780年意大利的伽伐尼從青蛙腿的觸電肌肉收縮發現了生物電,提出了原電池的雛形。
②原理
銅鋅電池中銅為正極、鋅為負極,土豆汁或西紅柿汁為電解質溶液,起導電作用。
不用電的電燈泡
燈泡中裝有鎂條和濃硫酸,它們在燈泡內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引起了放熱發光。大家知道,濃硫酸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屬相遇時更能顯示出它的氧化本領。金屬鎂又是特別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所以它倆是天生的“門當戶對”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發生脫的化學反應:
Mg + 2H2SO4(濃)= MgSO4 + SO2 + 2H20
在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使電燈泡內的溫度急劇上升,很快地使鎂條達到燃點,在濃硫酸充分供給氧的情況下,鎂條燃燒得更旺,好象照明彈一樣。
紅糖制白糖
【實驗原理】
紅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質,要制成白糖,須將紅糖溶于水,加入適量活性炭,將紅糖中的有色物質吸附,再經過濾、濃縮、冷卻后便可得到白糖。
【實驗步驟及現象】
稱取5 g~10 g紅糖放在小燒杯中,加入40 mL水,加熱使其溶解,加入0.5 g~1 g活性炭,并不斷攪拌,趁熱過濾懸濁液,得到無色液體,如果濾液呈黃色,可再加入適量的活性炭,直至無色為止。將濾液轉移到小燒杯里,在水浴中蒸發濃縮。當體積減少到原溶液體積的1/4左右時,停止加熱。從水浴中取出燒杯,自然冷卻,有白糖析出。
自制指示劑
實驗原理
許多植物的花、果、莖、葉中都含有色素,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里顯示不同的顏色,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
實驗用品
試管、量筒、玻璃棒、研缽、膠頭滴管、點滴板、漏斗、紗布。
花瓣(如牽牛花)、植物葉子(如紫甘藍)、蘿卜(如胡蘿卜、北京心里美蘿卜)、酒精溶液(乙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1)、稀鹽酸、稀NaOH溶液。
實驗步驟
1.取一些花瓣、植物葉子、蘿卜等,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后,各加入5 mL酒精溶液,攪拌。再分別用4層紗布過濾,所得濾液分別是花瓣色素、植物葉子色素和蘿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將它們分裝在3支試管中。
2.在白色點滴板的孔穴中分別滴入一些稀鹽酸、稀NaOH溶液、蒸餾水,然后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觀察現象。
3.用植物葉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蘿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實驗,觀察現象。
白花變藍花
器具:鐵架臺、鐵夾、蒸發皿、滴管
藥品:鋅粉、碘片、漿糊
方法:
取一只蒸發皿放入2克鋅粉和2克碎碘片,拌和均勻,在蒸發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紙花,白紙花上涂以面粉漿糊。
一朵白紙花,現在我要“滴水生紫煙、紫煙造蘭花”。然后用膠頭滴管吸取冷水,加一二滴于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煙和白霧騰空而起,團團彩云都搶著去擁抱白紙花,把白花染成蘭花,再熏染一二次,藍花更加鮮艷、逼真。
原理:
干態下的碘片和鋅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