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0928/wz/18185708852.jpg)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缺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師,有的父母只養不教。忙工作、忙掙錢養家,外出打拼,無時間和精力對孩子實施良好的教育,留守兒童數量大增,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存在很大缺陷;有的家長對子女過分寵愛,導致孩子滋生任性、驕橫、虛榮的心理和性格;有的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使孩子不堪重負;有的家長作風不正,利用手中的權力索拿卡要、吃喝玩樂;還有單親家庭和再婚家庭和家中父母關系不和等,這些都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二是學校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學校師資力量緊缺的今天,學校德育工作主要靠政教處 和班主任老師做。科任教師教學任務重,沒有充足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去設計德育教育的內容。只是照搬課本知識對學生進行強硬的灌輸。忽視了將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貫徹到學校教育教學和社會實踐中去,學校教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三是社會環境對教育的影響。當前部分未成年人中出現的理想信念模糊、思想道德滑坡、社會責任感缺失,有的甚至走向違法犯罪。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一方面是享樂主義、金錢主義思想對青少年的毒害。另一方面是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追星、網絡、快餐等),對青少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文明沖突和文化碰撞。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信息傳播渠道,有不健康的黃色音像制品,卡通畫冊等給未成年人成長造成極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