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洲印第安語很多都沒有文字和歷史的材料,這使得這一學派一開始就不得不從口語著手進行共時的形式分析。這種做法,跟歐洲學者著重書面文獻的語文學和專搞歷時研究的歷史比較語言學都有顯著的不同?! ?、美國結構主義在結構分析中只注意可供驗證的語言形式,不考慮心理過程,也不談社會和歷史等因素。在形式和意義的關系上,他們認為形式的對立能決定意義的不同。 3、主要是研究分布情況和運用替代的方法。結構分析的任務是從一堆語言素材中切分出獨立的單位(如音素、語素等)并加以歸類。在切分中,主要的依據是分布。所謂分布,是某個單位或特征在話語里出現的各種不同位置的總和,也就是它出現于其中的一切環境的總和。所謂替代,是在相同的環境里,某個單位能夠用別的單位來替換。 4、這一學派重視結構的層次,由此發展出直接成分分析法。所謂直接成分就是把句子按層次區分出它的組成部分。例如,英語Poor John ranaway (可憐的約翰跑開了)首先分成 poor John和ran away兩個直接成分,然后再把poor John分成poor和John,把ran away分成ran和away。如果不能再往下切分時,剩下的成分就叫做“最終成分”。上述例句的最終成分是poor、John、 ran和away?! ?、這是把語法和語音結合而成的單位,包括出現在若干語素變體里的幾個音位。例如,英語 knife/nayf/(刀,單數)和 Knives/nayvz/(刀,復數)包含同一個語素的兩個不同變體,一個是 /f/,一個是/v/,可以用語素音位/F/總括起來,說這個語素的語音形式是/nayF/。語素音位有助于語素的鑒別,它起了用一個概念統馭諸變的作用?! ∶绹Y構主義注重語言行為的描寫,而不注重語言能力的解釋;著眼于語言間的差異,而不重視語言的普遍性。它只要研究語言本身,而不重視與語言有關的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它的結構分析方法雖然最初是為描寫缺少歷史文獻的美洲印第安語設計的,但已經相當廣泛地應用于各種有悠久傳統的語言,并取得了成果。趙元任的《中國話的文法》(1968,呂叔湘的譯本叫做《漢語口語語法》,1979)即是應用這一方法來描寫漢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