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身邊有這樣的孩子嗎?
他(她)活潑好動,聰明伶俐,但就是學習成績不好。
在課堂上,坐不住,愛走神兒、喜歡做小動作;
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專注的看動畫片很久,但做作業和溫習功課時,喜歡逃避。沒辦法長時間堅持。
如果發現一個孩子有這樣的狀況,請警惕,也許是孩子本身的專注力不夠好造成的。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好,勢必造成聽課質量差,難以長時間保持對教師的關注等情況,最終造成學習成績的落后。
從狹義的角度理解,專注力就是注意力,它指的是認知資源對某些信息的指向和集中,以及同時忽略其他可感知的信息的能力。
打個比方,專注力就好像一個正在開車的司機,他能較長時間地專注眼前的交通狀況,而不去關注周圍不該關注的信息。
如果缺乏專注力的持久性,上課時往往會走神溜號,錯失老師講的知識重點。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習上的知識斷點多,聽課效率差。寫作業的時候容易拖沓。
2. 專注力的分配:
可以通俗理解為一心二用的能力。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能很好的分配,有可能不能很高效的一邊聽課和一邊做筆記。
3. 專注力的轉移:
即科目轉換的時候,孩子是否能很快的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從外語課能否很快轉移到數學課,或者從課間的玩鬧中迅速轉移到上課模式來。
注意力兩大類型:主動注意&被動注意
一般來說,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就是主動注意能力,即自主的選擇和努力關注重要的信息,屏蔽干擾且抑制沖動。就是能主動把注意力轉移到該注意的事物上去(如上課),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其它因素給孩子帶來的吸引,我們就稱為被動注意,即不自主的關注環境中的新異刺激或興趣物體或事件(比如動畫片、玩具等等帶來的吸引)。
劃重點!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家庭和社會環境,會妨礙孩子主動注意的發展,強化被動注意能力。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約60%的注意力問題兒童會在13-15歲出現發育型改善,但仍然有40%的兒童會把問題帶到成年,從而潛在了脾氣暴躁、成年注意力障礙和犯罪傾向等問題。所以專注力不夠帶來的潛在問題不容忽視。
目前市面上有這樣幾種訓練方法來提高注意力:
第一種,傳統方法,即通過紙筆等道具進行找差異的游戲和一定的感覺統合訓練來進行視覺聽覺方面訓練,從而提高注意力;
第二種,做瑜伽、呼吸訓練和冥想等放松訓練,調整神經系統的平衡性,對注意力缺陷、焦慮癥和正常人的關注力都有一定的幫助,不過這種訓練更多適用于年齡大的孩子和成年人。
第三種,腦反饋技術專注力訓練,一種國外比較流行的治療方式,最近國內也有部分機構引進,讓大腦學會專注力技能,使專注力成為一種條件反射。
1.請家長有意識的給孩子一個安全穩定的家庭環境。要知道,孩子的行為始終植根于家庭,一個安全穩定的家庭環境可以給孩子很好的精神狀態,這對他們的專注力影響非常重要;
2.家長要懂得科學適宜的家庭教養方式。
三不做: 1.家長不要完全包辦孩子學習生活的一切事項,這樣會讓孩子丟掉自主性和自控力,對家長過度依賴,導致心智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缺失,更會影響到注意力 ;
2. 不要同時提供給孩子太多的玩具和書籍,孩子很容易被許多不相關的因素吸引過去,很難有一個連續專注的時間段;
3. 不要過早過多讓孩子接觸電子類產品,如手機和電視等,最好在2歲之前不要接觸。孩子在玩這些電子產品的時候,往往沒有主動思考能力,被動接受外界的信息刺激,造成主動意識被弱化。
三要做: 1.做親子游戲。孩子的行為植根于家庭,當父母和孩子能全情投入游戲,指引孩子去思考和進行活動,讓孩子體會到專注沉浸的狀態 專注習慣會變成行為模式習慣的一部分;
2. 繪本閱讀。父母參與和引導孩子一起進行繪本閱讀,可以培養孩子對文字和圖形的興趣,年齡大點的孩子還可以加入一些提問等互動,不單單是培養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也有好處。
3.堅持學習一門藝術類的技能,如舞蹈、音樂等。在這些方面持久的練習,會很好地讓孩子提升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