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的源頭是哪里
珠江的源頭是哪里
珠江由東、北、西三大江匯流而成。其主干流稱西江,西江源于云南沾益縣馬雄山,全長約2210公里??偮洳罴s2130米,在三水以上流域面積約35.5平方公里。西江干流上游南盤江與北盤江會合后稱紅水河,會柳江過大藤峽后稱黔江,黔江與郁江相會后稱潯江,會桂江后在梧州市以下始稱西江。西江經羚羊峽后在思賢□處與北江溝通,以下流經珠江三角洲入南海。北江主源稱湞水,源于江西省信豐縣西溪灣,干流全長468公里,流域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在廣東省境內,總落差約310米,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北江自中游經三水后流入三角洲河網區,與西江河道交錯,注入南海。后分為北干流和南支流兩大河,同注入獅子洋經虎門出海。主要支流有安遠水、新豐江、秋香港、西枝江、增江等
導讀珠江由東、北、西三大江匯流而成。其主干流稱西江,西江源于云南沾益縣馬雄山,全長約2210公里??偮洳罴s2130米,在三水以上流域面積約35.5平方公里。西江干流上游南盤江與北盤江會合后稱紅水河,會柳江過大藤峽后稱黔江,黔江與郁江相會后稱潯江,會桂江后在梧州市以下始稱西江。西江經羚羊峽后在思賢□處與北江溝通,以下流經珠江三角洲入南海。北江主源稱湞水,源于江西省信豐縣西溪灣,干流全長468公里,流域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在廣東省境內,總落差約310米,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北江自中游經三水后流入三角洲河網區,與西江河道交錯,注入南海。后分為北干流和南支流兩大河,同注入獅子洋經虎門出海。主要支流有安遠水、新豐江、秋香港、西枝江、增江等
珠江是中國僅次于長江、黃河的第三大河。原指廣州至東江口的河段,后以之通稱該水系。現在所謂的珠江流域包括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的廣大流域。珠江流域跨越滇、黔、粵、桂、贛、湘六省區,流域呈扇狀輻合,各水系則呈樹枝狀分布。主要干支流總長約1.1萬公里,流域總面積45.26萬平方公里。 珠江由東、北、西三大江匯流而成。其主干流稱西江,西江源于云南沾益縣馬雄山,全長約2210公里。總落差約2130米,在三水以上流域面積約35.5平方公里。西江干流上游南盤江與北盤江會合后稱紅水河,會柳江過大藤峽后稱黔江,黔江與郁江相會后稱潯江,會桂江后在梧州市以下始稱西江。西江經羚羊峽后在思賢□處與北江溝通,以下流經珠江三角洲入南海。北江主源稱湞水,源于江西省信豐縣西溪灣,干流全長468公里,流域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在廣東省境內,總落差約310米,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北江自中游經三水后流入三角洲河網區,與西江河道交錯,注入南海。東江源于江西省尋烏縣大竹嶺,也稱“潯烏水”,與定南水相會后稱東江,她流經廣東東部,干流全長523公里,流域面積2.8萬平方公里,總落差約440米,到石龍后分流形成東江三角洲。后分為北干流和南支流兩大河,同注入獅子洋經虎門出海。主要支流有安遠水、新豐江、秋香港、西枝江、增江等。 珠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為3412億立方米,水量居全國河流的第二位。其中西江年均徑流量約2670億立方米,約占流域總量80%,北江為472億立方米,東江為272億立方米。珠江流域每年4~9月為汛期,流量占全年70~80%,洪水多出現于夏季,下游及三角洲常有較大秋汛。流域年均含沙量為0.126~0.344千克/立方米。 珠江的水力資源特點為高度集中,有利于系統開發。珠江流域的水能蘊藏量達3335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2921億度,占全國總量的5.8%,流域水力資源大部分在西江,其水能蘊藏量達2943萬千瓦,占全流域88%,可開發量達2117萬千瓦,占全流域86%。其余各江及三角洲的水能蘊藏量僅為12%,可開發量為14%。 珠江流域現有淡水魚約250種,除鯉、鯽、鳊、青、草、鰱、鳙、鱖等品種外,還有特有鯪魚、花鰻、卷口魚等。珠江三角洲下游河口區還有豐富的蜆、青蟹、沙蝦及人工養殖的牡蠣,是中國淡水人工養殖業的發達區域。 氣象水文 珠江流域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流域的中部,氣候溫和多雨,多年平均溫度在14~22℃之間,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mm,降雨量分布明顯呈由東向西逐步減少,降雨年內分配不均,地區分布差異和年際變化大。 珠江年均河川逕流總量為3360億立米,其中西江2380億立米,北江394億立米,東江238億立米,三角洲348億立米。逕流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汛期4~9月約占年逕流總量的80%,6、7、8三個月則占年逕流量的50%以上。珠江水資源豐富,全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為4700立米,相當于全國人均的1.7倍,但年際變化大,時空分布不均勻,致使流域洪、澇、旱、咸等自然災害頻繁。
珠江的源頭是哪里
珠江由東、北、西三大江匯流而成。其主干流稱西江,西江源于云南沾益縣馬雄山,全長約2210公里??偮洳罴s2130米,在三水以上流域面積約35.5平方公里。西江干流上游南盤江與北盤江會合后稱紅水河,會柳江過大藤峽后稱黔江,黔江與郁江相會后稱潯江,會桂江后在梧州市以下始稱西江。西江經羚羊峽后在思賢□處與北江溝通,以下流經珠江三角洲入南海。北江主源稱湞水,源于江西省信豐縣西溪灣,干流全長468公里,流域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在廣東省境內,總落差約310米,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北江自中游經三水后流入三角洲河網區,與西江河道交錯,注入南海。后分為北干流和南支流兩大河,同注入獅子洋經虎門出海。主要支流有安遠水、新豐江、秋香港、西枝江、增江等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