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也稱魔都。歷史上的上海是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是中國最早接觸外界的地方。隨著時代的發展,上海又慢慢成為東南亞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金融貿易城市之一。到了上海,我們不但能感受老城廂里原汁原味的老弄堂;探知外灘沿岸百年歷史的歐式建筑,觸摸陸家嘴各式各樣的摩天大樓,走進城隍廟間承載記憶的中華園林;還可以吃種類繁多的各式小吃。上海隸屬中國,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位于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準上海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上海地區屬江蘇省,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戶籍常住人口1439.50萬人(2016年末),轄15個區、1個縣,共107個鎮、2個鄉、104個街道、4154個居民委員會和1593個村民委員會,擁有外灘、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豫園、龍華寺等景點。2018年1月4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
上海的美食歷史悠久,光是耳熟能詳的百年老字號就數不勝數,例如像沈大成,像小楊生煎、南翔小籠、德行面館、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等眾多網紅美食店,都是到上海必須要去嘗一下的。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艷)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咸中帶甜,油而不膩。本幫炒菜中,葷菜中特色菜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栗子雞等,真正體現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點。上海蔬菜按季節不同有各種時令菜。馬蘭頭、薺菜、雞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點――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生煎;別小這看小小的生煎包,上海生煎發展到今天可是已有近百年歷史了,生煎包不但好吃而且價格親民,頗受百姓喜愛。看這生煎底部被煎的金黃金黃的,上面撒一些芝麻、香蔥,聞起來香香的,咬一口滿嘴流湯,趁熱吃的時候千萬要小心燙嘴襖。上海最著名的生煎包鋪子就要數小楊生煎了,小楊生煎在上海有很多分店。買幾個生煎包,再來上一碗油豆腐粉絲湯,更是一種幸福滿滿的味道。生煎又稱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是無錫、蘇州、湖州、嘉興、上海一帶的漢族風味小吃,材料有面粉、芝麻、蔥花、豬肉、肉皮凍等,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出爐后形態飽滿,松軟適口,越吃越香。生煎有講究,須用平底鍋,煎時均勻地灑上一些水,使之滲入平鍋底部為好。20世紀30年代后,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上海小籠包;上海小籠包要數南翔小籠包是最有名氣,南翔小籠包作為上海南翔鎮的傳統名點,名望享譽國內外。人們只為吃上一口湯汁濃郁,皮薄肉嫩,新鮮熱乎的南翔小籠包,每天店鋪前都會排起長長的隊。另外除了南翔小籠,上海的鼎泰豐、萬壽齋、佳家湯包、王家沙這些地方也都能吃到美味的湯包。上海小籠包,又叫南翔小籠包,位于上海嘉定區南翔鎮。該品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風味小吃之一。豬皮洗凈,放鍋加水大火燒開。煮5分鐘左右。取出瀝干水分,用夾子夾去毛,用刀去掉白色的肥油。切成細絲。放高壓鍋里,加姜蔥料酒壓20分鐘。挑出姜蔥。冷卻后,連湯一起倒入料理機。打細。倒入湯鍋。調鹽和胡椒粉。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加蔥結繼續燉煮半小時。倒進容器冷卻后放冰箱。蔥姜切小,加適量水入進料理機。攪拌。得到蔥姜汁。肉糜加蔥姜汁、鹽、生抽、料酒、胡椒粉拌勻。朝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取出凍好的肉皮切碎,加進肉糜里拌勻。餃子皮搟薄邊沿,包入適量餡。用大拇指和食指折疊捏合(據說要14道以上為佳)。開水上鍋,旺火蒸5分鐘即可。
蟹殼黃;蟹殼黃我尤其愛吃。蟹殼黃是用油酥酵面作坯,里面加上不同的餡,外面裹著一層芝麻。我特別喜歡吃殼,咬一口皮酥香脆,我想正是它圓圓的金黃色像蟹殼一樣而得名的。蟹殼黃有甜有咸,咸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豆沙、玫瑰、棗泥等等。我感覺蟹殼黃要數靜安寺附近的那家吳苑餅家最為有名。蟹殼黃是常州地方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松,糖餡甜醇,咸餡味鮮。蟹殼黃的餡心有咸、甜兩種。蟹殼黃徽州風味小吃名品。蟹殼黃又稱火爐餅,是一種用干菜和豬肉丁作餡的小燒餅。經火爐烤熟后,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剛出爐的蟹殼黃奇香濃烈,咬一塊既酥又脆,層層剝落,滿口留香,其味雋永。制法:用熬煉七八成熟的菜籽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搟成多層次的面卷,再包上餡,置烤爐烤熟即可。能存放一周而不壞,適合旅途食用。
鮮肉月餅;鮮肉月餅沒有普通月餅膩人,而且不是僅僅在中秋節才有,一年四季都有賣的。鮮肉月餅外皮酥脆,一層一層,里面的肉餡鮮嫩無比,吃鮮肉月餅一定要買剛出爐的趁熱吃,咬下去滿嘴鮮美的湯汁,吃起來有一種生煎包與老婆餅的完美結合感。上海鮮肉月餅要數老大房和光明村大酒家的最為有名。鮮肉月餅,是江浙滬一帶的漢族特色小吃。蘇式月餅的一種,中秋節節令食品。吃月餅時若佐以清茶,一則可解油膩、助消化,二則可細嚼慢咽,增味助興。近幾年,月餅市場種類繁多,出現了無糖月餅、冰皮月餅、水果月餅、雜糧月餅、素食月餅、鮮花月餅、食用菌月餅等,適合不同人群需要。據介紹,吃月餅時若佐以清茶,一則可解油膩、助消化,二則可細嚼慢咽,增味助興。一般來說,吃咸月餅以喝烏龍茶為好,吃甜月餅以飲花茶為佳。一看外觀。首先是月餅的塊型大小均勻、周正飽滿。廣式月餅表面呈淺棕色,立墻為乳黃色,蛋漿涂抹均勻,且圖案標有廠名和餡芯。京式月餅無圖案、品名。如自來紅面皮棕黃色,不光禿,不生不糊,不跑糖不露餡。二聞氣味。質量新鮮的月餅,能散發一種月餅特有的撲鼻香味,由于原料不同,皮餡香味各異。如果是使用劣質原輔料制作或存放時間較長的月餅,則會聞到一股異味或哈喇味。三是品嘗。一般廣式月餅是薄皮大餡、口味純正、口感綿軟爽口。餡芯以蓮蓉、椰蓉、蛋黃、水果和各種肉餡為主,甜咸適度。京式月餅的皮餡制作精細繁雜。月餅皮有油皮、油酥皮、澄漿皮和京廣皮四大類;餡芯又分為煉餡、炒餡、擦餡三個類別,餡芯內含果料較多,切開后可看到桃仁、瓜仁、麻仁、桂花、青紅絲及各種果料,自來紅月餅還含有冰糖,吃起來松酥利口、綿軟細膩。質量低劣的月餅不僅皮餡堅韌沒有酥松感,往往還會有一種苦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