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0928/wz/18186227752.jpg)
美國和蘇聯(那時候 俄國其實就是蘇聯里面的核心力量,從二戰(zhàn)結束后,就再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和平相處。希特勒剛一垮臺,雙方便展開全方位的競賽,試圖用它們的影響力控制整個世界。與以往戰(zhàn)爭不同的是,雙方都在他國挑起間接的戰(zhàn)爭對抗,而避免相互間的直接作戰(zhàn)沖突。沒有一方希望挑動對方直接作戰(zhàn),因為這意味著全面核戰(zhàn)爭——人類毀滅的危險,雙方在這一前提下形成了冷戰(zhàn)的態(tài)勢。即便是冷戰(zhàn),美蘇雙方也積極尋找多種途徑與對方展開競爭。這其中最令人生畏的是軍備競賽,雙方囤集了足以讓對方毀滅成百上千次的核彈頭,并將核彈的打擊范圍擴大到太空空間。雙方無時無刻不在策劃實施著針對對方的間諜活動。太空競賽的唯一積極后果是促進了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蘇聯人首次在太空航行,而美國人則搶得了登月的先機。為了完成人類航天這一偉大的事業(yè),雙方都不斷地將最新的科技成果發(fā)展應用。戰(zhàn)爭改變了軍事聯盟的格局。美國人與西歐國家組成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而作為對抗,蘇聯人則將大多數東歐國家集結在一起,共同組建了華沙條約組織——這一共同防御性實體。這兩個組織中的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遭受攻擊,則視為對整個組織的挑釁,該組織的所有成員國將立刻針對挑戰(zhàn)國,發(fā)動最嚴厲的反擊。盡管美蘇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戰(zhàn)爭從未爆發(fā),但有數次戰(zhàn)爭已弓在弦上,一觸即發(fā)。這其中最危險的一次是古巴導彈危機,美國人發(fā)現蘇聯人正在古巴地區(qū)——距美國本土僅90英里處建造核導彈基地,更糟的是,更多的核彈正通過艦船向此運輸。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以果斷的行動與蘇聯人達成了一項外交默契,促使蘇聯人從古巴地區(qū)撤出導彈基地,導彈危機得以解除。最終,美國的經濟發(fā)展終于戰(zhàn)勝了蘇聯的人力優(yōu)勢。共產主義在蘇聯遭到徹底失敗——即便在蘇聯解體之前,不少前共產主義陣營中的國家已紛紛相繼拋棄它們的信仰。昔日的華約早已無處尋覓,而北約則一直活躍至今,并吸納了不少前蘇聯陣營的成員國加入其中。 不過這是歷史背景。游戲就是根據這個來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