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蘋果綿蚜,有什么好辦法
對付蘋果綿蚜,有什么好辦法
蘋果綿蚜拉丁文名:Eriosomalanigerum鑒別特征:無翅孤雌蚜:體卵圓形,長1.7~2.2mm,頭部無額瘤,腹部膨大,黃褐色至赤褐色,背面有大量白色綿狀長蠟毛,復眼暗紅色,觸角6節。有翅孤雌蚜:體橢圓形,長1.7~2.0mm,頭胸黑色,腹部橄攬綠色,全身被白粉,腹部有少量白色長蠟絲,觸角6節。有性蚜:體長0.6~1mm,觸角5節。若蟲分有翅與無翅兩型。生物學特性:以孤雌繁殖方式產生胎生無翅雌蚜。因地區不同、發生代數不同,1年少則8~9代,最多達21代,以無翅胎生成蟲及1~2齡若蟲在樹干、枝條的傷疤處、粗皮裂縫、土表下根頸部與根蘗、根瘤皺褶及不定芽中越冬。夏季有翅蚜5月下旬出現,為數雖少,但能胎生幼蚜與有性蚜,所以利于擴散。原產地:美國東部。中國分布現狀:山東、天津、河北、陜西、河南
導讀蘋果綿蚜拉丁文名:Eriosomalanigerum鑒別特征:無翅孤雌蚜:體卵圓形,長1.7~2.2mm,頭部無額瘤,腹部膨大,黃褐色至赤褐色,背面有大量白色綿狀長蠟毛,復眼暗紅色,觸角6節。有翅孤雌蚜:體橢圓形,長1.7~2.0mm,頭胸黑色,腹部橄攬綠色,全身被白粉,腹部有少量白色長蠟絲,觸角6節。有性蚜:體長0.6~1mm,觸角5節。若蟲分有翅與無翅兩型。生物學特性:以孤雌繁殖方式產生胎生無翅雌蚜。因地區不同、發生代數不同,1年少則8~9代,最多達21代,以無翅胎生成蟲及1~2齡若蟲在樹干、枝條的傷疤處、粗皮裂縫、土表下根頸部與根蘗、根瘤皺褶及不定芽中越冬。夏季有翅蚜5月下旬出現,為數雖少,但能胎生幼蚜與有性蚜,所以利于擴散。原產地:美國東部。中國分布現狀:山東、天津、河北、陜西、河南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0928/wz/18186029452.jpg)
蘋果綿蚜 拉丁文名: Eriosoma lanigerum鑒別特征:無翅孤雌蚜:體卵圓形,長1.7~2.2mm,頭部無額瘤,腹部膨大,黃褐色至赤褐色,背面有大量白色綿狀長蠟毛,復眼暗紅色,觸角6節。有翅孤雌蚜:體橢圓形,長1.7~2.0mm,頭胸黑色,腹部橄攬綠色,全身被白粉,腹部有少量白色長蠟絲,觸角6節。有性蚜:體長0.6~1mm,觸角5節。若蟲分有翅與無翅兩型。生物學特性:以孤雌繁殖方式產生胎生無翅雌蚜。因地區不同、發生代數不同,1年少則8~9代,最多達21代,以無翅胎生成蟲及1~2齡若蟲在樹干、枝條的傷疤處、粗皮裂縫、土表下根頸部與根蘗、根瘤皺褶及不定芽中越冬。夏季有翅蚜5月下旬出現,為數雖少,但能胎生幼蚜與有性蚜,所以利于擴散。原產地:美國東部。中國分布現狀:山東、天津、河北、陜西、河南、遼寧、江蘇、云南,甚至西藏的拉薩等地有發現。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已經傳入世界各大洲。1914年傳入山東和遼寧;大連是1926年由日本傳入,后又傳至天津;云南昆明是1930年由美國帶進4株蘋果苗而傳入;西藏系由印度傳入。靠苗木、接穗、果實及其包裝物、果箱、果筐等遠距離傳播。在田間靠有翅蚜遷飛或剪枝、疏花疏果等農事操作而人為擴散。危害蘋果、梨、山楂、花楸、李、桑、榆、山荊子、海棠、花紅等植物。喜于植物嫩梢、葉腋、嫩芽、根等部位,吸取汁液危害。葉柄被害后變成黑褐色,因光合作用受破壞,葉片早落。果實受害后發育不良,易脫落。側根受害形成腫瘤后,不再生須根,并逐漸腐爛。控制方法:加強檢疫,疫區或疫情發生區的苗木、接穗未經處理嚴禁外運。用40%氧化樂果或40%樂果乳油、80%敵敵畏乳油浸泡苗木、接穗;或用溴甲烷熏蒸處理苗木、接穗及包裝材料。
對付蘋果綿蚜,有什么好辦法
蘋果綿蚜拉丁文名:Eriosomalanigerum鑒別特征:無翅孤雌蚜:體卵圓形,長1.7~2.2mm,頭部無額瘤,腹部膨大,黃褐色至赤褐色,背面有大量白色綿狀長蠟毛,復眼暗紅色,觸角6節。有翅孤雌蚜:體橢圓形,長1.7~2.0mm,頭胸黑色,腹部橄攬綠色,全身被白粉,腹部有少量白色長蠟絲,觸角6節。有性蚜:體長0.6~1mm,觸角5節。若蟲分有翅與無翅兩型。生物學特性:以孤雌繁殖方式產生胎生無翅雌蚜。因地區不同、發生代數不同,1年少則8~9代,最多達21代,以無翅胎生成蟲及1~2齡若蟲在樹干、枝條的傷疤處、粗皮裂縫、土表下根頸部與根蘗、根瘤皺褶及不定芽中越冬。夏季有翅蚜5月下旬出現,為數雖少,但能胎生幼蚜與有性蚜,所以利于擴散。原產地:美國東部。中國分布現狀:山東、天津、河北、陜西、河南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