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0928/wz/18186176752.jpg)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會遠近揚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龍就會有靈氣。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不過,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能使它名聲遠揚。苔蘚爬上了臺階,使得臺階也顯露出綠意;草色映入了門簾,室內也染成了青色。在這里與我談笑都是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大儒,跟我往來的沒有一個是沒有學問的人。平時可以彈奏不加修飾的古琴,潛心閱讀佛經。既沒有噪雜的管弦樂聲擾亂耳朵,也沒有繁雜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勞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當年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過:既然有君子住在里面,怎么會覺得有什么簡陋呢?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沒有多余的藤蔓和分枝,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挺拔,直立地樹立在那里,(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能到近處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居者;牡丹是花中富貴者;蓮花,則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于菊花的愛好者,在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說了。對于蓮花的愛好者,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對于牡丹的愛好者,當然人就更多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今音為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世間有了伯樂,這樣后來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馬,也只是辱沒在做仆役的馬夫手里,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用“千里馬”的稱號稱呼它。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飼養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來喂養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通過外在顯現出來,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卻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聽它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道:“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