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無貴賤這種觀點說起來容易,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簡直難于上青天,科研項目能否成功,固然取決于科學家的專業(yè)技能和大量的研究,但科研輔助人員的努力和付出也是不容忽視的,但令人無奈的是,無論是科學家本人,還是所屬科研機構,都沒有對科輔人員表現(xiàn)出應有的尊重,也正是因為這種重視程度的巨大落差,導致在收入和晉升空間方面令科輔人員這個重要群體寒心不已。
任何勞動都有其相應的價值,作為科學家來說,科研項目的成功,能夠帶來物質上的收獲和名譽上的肯定,但不要忘記,如果沒有科輔人員去完成大量的瑣碎的基礎工作,任何項目的科研進程都會不可想象。
如此簡單的道理,卻很難在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中得到認可,或者說針對科輔人員的相關政策無法落實,嚴重挫傷了廣大科輔人員的工作熱情,畢竟得不到肯定的勞動的確很難維持,相信科研機構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但依然忽視科輔工作的勞動價值,主要還是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客觀因素。
首先,科研項目在取得階段性成績以前,科研經(jīng)費的籌措存在各方面限制,對科研機構來說,必然要將主要精力放到核心科研團隊上,尤其是科學家的各方面需求都需要建立以充沛資金為基礎的保障機制,如此一來也就無暇顧及作為輔助的工作團隊。
其次,在我國目前的學術領域,編制依然是無法掙脫的桎梏和束縛,雖然科研單位擁有一定的編制計劃,但從整體來看,僅有的名額也面臨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勢必要優(yōu)先考慮核心科研人員,而科輔人員則只能在無限期望中不斷接受編制不夠的殘酷現(xiàn)實,要知道,科輔人員有沒有編制會直接影響到收入和升遷的走勢。
最后一點,公眾輿論所關注的永遠都是臺前的輝煌,這對取得成功的科研項目來說是非常不同平的,因為科輔人員永遠都無法接受公眾的褒獎和贊許,而接受鮮花和掌聲的永遠都是核心科研人員。正是因為這種社會現(xiàn)象的存在,科研機構才會處于宣傳和后續(xù)科研經(jīng)費申請的需要,將主要科研人員作為重點宣傳對象,而科輔人員在失去了媒體焦點的關注以后,也就很難在物質條件方面體現(xiàn)出勞動的價值,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悲慘現(xiàn)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