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么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么
1、童試:童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一關,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場,縣試由縣官主持,通過后取得府試資格,府試在管轄本縣的府內進行,由知府主持,通過府試后,可以參加院試,通過縣試和府試后,會獲得一個身份童生,有了童生的身份后就可以參加院試,院試也叫章試,童生在縣或府里參加考試,由省里的提督學政主持,考中者稱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2、解試:解試又稱鄉(xiāng)貢、鄉(xiāng)試,因為多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為秋試、秋闈,解試在各省省城舉行,秀才均可參加,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解試考中者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考中的舉人獲得選官的資格,凡考中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1。
導讀1、童試:童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一關,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場,縣試由縣官主持,通過后取得府試資格,府試在管轄本縣的府內進行,由知府主持,通過府試后,可以參加院試,通過縣試和府試后,會獲得一個身份童生,有了童生的身份后就可以參加院試,院試也叫章試,童生在縣或府里參加考試,由省里的提督學政主持,考中者稱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2、解試:解試又稱鄉(xiāng)貢、鄉(xiāng)試,因為多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為秋試、秋闈,解試在各省省城舉行,秀才均可參加,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解試考中者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考中的舉人獲得選官的資格,凡考中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1。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0928/wz/18180895752.jpg)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童試,解試,會試,殿試。1、童試:童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一關,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場,縣試由縣官主持,通過后取得府試資格,府試在管轄本縣的府內進行,由知府主持,通過府試后,可以參加院試,通過縣試和府試后,會獲得一個身份童生,有了童生的身份后就可以參加院試,院試也叫章試,童生在縣或府里參加考試,由省里的提督學政主持,考中者稱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2、解試:解試又稱鄉(xiāng)貢、鄉(xiāng)試,因為多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為秋試、秋闈,解試在各省省城舉行,秀才均可參加,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解試考中者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考中的舉人獲得選官的資格,凡考中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1。3、會試: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因大多在二、三月份舉行,故又叫春闈,舉辦部門為禮部,所以又叫禮闈,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考中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4、殿試: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級別,由武則天創(chuàng)立,由皇帝親自監(jiān)考選拔人才,考中者為進士,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人,稱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5、古代科舉考試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篩選,只有通過層層考驗,才能最終成為進士,進入朝廷任職。
古代科舉考試的順序是什么
1、童試:童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一關,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場,縣試由縣官主持,通過后取得府試資格,府試在管轄本縣的府內進行,由知府主持,通過府試后,可以參加院試,通過縣試和府試后,會獲得一個身份童生,有了童生的身份后就可以參加院試,院試也叫章試,童生在縣或府里參加考試,由省里的提督學政主持,考中者稱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2、解試:解試又稱鄉(xiāng)貢、鄉(xiāng)試,因為多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為秋試、秋闈,解試在各省省城舉行,秀才均可參加,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解試考中者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考中的舉人獲得選官的資格,凡考中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1。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