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熔點多少度
玻璃熔點多少度
玻璃熔點600-800度。玻璃,其實在化學上就是二氧化硅,沒有熔點,只有融程,一般在600-800度。降溫的時候,在每個溫度下都等到平衡態才變到下一個更低的溫度,這樣下去我們會先達到熔點的溫度(玻璃化轉變溫度總是比熔點低)。達到熔點的時候樣品就結晶(這里面的成核機制問題就不深入了)變成晶態。如果樣品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結晶,保持了液態。從這時起樣品屬于“過冷液體”(supercooledliquid)。有很多能形成玻璃的液體(glass-formingliquids)從結構上導致就無法“結晶”,它的相空間就不存在一種能量遠低于其他構象的“晶態”,所以本來就不存在熔點,那就沒有“過冷”或“低于熔點”概念,就是個液態。隨著溫度的繼續降低,等待樣品達到平衡態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另一方面,樣品粘度隨溫度增
導讀玻璃熔點600-800度。玻璃,其實在化學上就是二氧化硅,沒有熔點,只有融程,一般在600-800度。降溫的時候,在每個溫度下都等到平衡態才變到下一個更低的溫度,這樣下去我們會先達到熔點的溫度(玻璃化轉變溫度總是比熔點低)。達到熔點的時候樣品就結晶(這里面的成核機制問題就不深入了)變成晶態。如果樣品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結晶,保持了液態。從這時起樣品屬于“過冷液體”(supercooledliquid)。有很多能形成玻璃的液體(glass-formingliquids)從結構上導致就無法“結晶”,它的相空間就不存在一種能量遠低于其他構象的“晶態”,所以本來就不存在熔點,那就沒有“過冷”或“低于熔點”概念,就是個液態。隨著溫度的繼續降低,等待樣品達到平衡態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另一方面,樣品粘度隨溫度增
玻璃熔點600-800度。玻璃,其實在化學上就是二氧化硅,沒有熔點,只有融程,一般在600-800度。降溫的時候,在每個溫度下都等到平衡態才變到下一個更低的溫度,這樣下去我們會先達到熔點的溫度(玻璃化轉變溫度總是比熔點低)。達到熔點的時候樣品就結晶(這里面的成核機制問題就不深入了)變成晶態。如果樣品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結晶,保持了液態。從這時起樣品屬于“過冷液體”(supercooledliquid)。有很多能形成玻璃的液體(glass-formingliquids)從結構上導致就無法“結晶”,它的相空間就不存在一種能量遠低于其他構象的“晶態”,所以本來就不存在熔點,那就沒有“過冷”或“低于熔點”概念,就是個液態。隨著溫度的繼續降低,等待樣品達到平衡態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另一方面,樣品粘度隨溫度增大得越來越快。這就導致等待樣品達到平衡態的時間的增長也越來越快。說白了就是平衡態粘度和等待時間隨溫度發散。在有限的實驗觀察時間范圍內,我們看到的是樣品達不到平衡態,或者停留在離平衡態很遠的狀態,而且幾乎完全失去流動性。這時樣品屬于“玻璃”(glass)。所以,過冷液體是指低于熔點的平衡態液態而玻璃是指樣品在熔點以下在有限的實驗觀察時間范圍內處于非平衡態失去流動性的狀態。或者說,玻璃是粘度很大的非平衡過冷液體。
玻璃熔點多少度
玻璃熔點600-800度。玻璃,其實在化學上就是二氧化硅,沒有熔點,只有融程,一般在600-800度。降溫的時候,在每個溫度下都等到平衡態才變到下一個更低的溫度,這樣下去我們會先達到熔點的溫度(玻璃化轉變溫度總是比熔點低)。達到熔點的時候樣品就結晶(這里面的成核機制問題就不深入了)變成晶態。如果樣品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結晶,保持了液態。從這時起樣品屬于“過冷液體”(supercooledliquid)。有很多能形成玻璃的液體(glass-formingliquids)從結構上導致就無法“結晶”,它的相空間就不存在一種能量遠低于其他構象的“晶態”,所以本來就不存在熔點,那就沒有“過冷”或“低于熔點”概念,就是個液態。隨著溫度的繼續降低,等待樣品達到平衡態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另一方面,樣品粘度隨溫度增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