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傳統十景介紹
峨眉山傳統十景介紹
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山精華所在。它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四大奇觀組成,包括:日出、云海、佛光、圣燈等景色。象池月夜;洗象池位于海拔2070米的鉆天坡上,是峨眉山賞月最好的地方。這里冷杉挺拔,冷竹叢生。夏秋之際的夜晚,空凈無塵,銀色月光,猶如清水,遍瀉山林,禪院、山林、水池與天邊的月亮交相輝映,給人無限遐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詠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千古佳句。九老仙府;
導讀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山精華所在。它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四大奇觀組成,包括:日出、云海、佛光、圣燈等景色。象池月夜;洗象池位于海拔2070米的鉆天坡上,是峨眉山賞月最好的地方。這里冷杉挺拔,冷竹叢生。夏秋之際的夜晚,空凈無塵,銀色月光,猶如清水,遍瀉山林,禪院、山林、水池與天邊的月亮交相輝映,給人無限遐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詠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千古佳句。九老仙府;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65598552.jpg)
金頂祥光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山精華所在。它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四大奇觀組成,包括:日出、云海、佛光、圣燈等景色。象池月夜洗象池位于海拔2070米的鉆天坡上,是峨眉山賞月最好的地方。這里冷杉挺拔,冷竹叢生。夏秋之際的夜晚,空凈無塵,銀色月光,猶如清水,遍瀉山林,禪院、山林、水池與天邊的月亮交相輝映,給人無限遐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詠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千古佳句。九老仙府九老洞位于九老峰下海拔1752米處。九老仙府是仙峰寺與九老洞的統稱,仙峰寺又名仙峰禪院,曾是道觀。離寺500米處有一九老洞,相傳黃帝訪天真皇人時,遇一老者在洞外,問還有其它同伴嗎,老者回答還有九,故名為“九老洞”,也是財神爺趙公明修煉洞府。洞高4米,全長1500米,為巖溶洞穴,漫步其中,可欣賞到洞壁、洞頂上天然雕琢而成的巖溶造型,光彩奪目的石筍、石柱、石花等,同時洞內蝙蝠成群,群燕喧嘩,又為這迷宮增添了一番生命活力。大坪霽雪大坪危聳于黑白二水之間,一峰突起。位于峨眉山中部,左與華嚴頂、長老坪、息心所、觀心坡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寶掌、玉女,呼應諸峰,四繞回環;中心頂鼎峙于前;九老洞屏臨于后,海拔1450米。山勢險峻,孤峰脊嶺,僅東北兩側各有一陡坡上下,自然景觀還有一奇,即“大坪霽雪”,為峨眉山十景之勝。洪椿曉雨洪椿坪位于天峰池下,海拔1120米,因寺外有三棵洪椿古樹而得名。清康熙題贈此寺“忘塵慮”匾額,“錫飛常近鶴,杯度不驚鷗”聯;乾隆題贈“洗缽泉和暖,焚香曉更清”聯。白水秋風白水寺位于海拔1020米的獅子嶺下的萬年寺,始建于東晉,唐時慧通禪師駐錫在此。寺廟建在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諸峰相映,蒼翠環照,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特別是到了秋高氣爽之時,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頂三峰已初飄白雪,而位于中山地區的萬年古剎,正處在一年中的黃金季節。林中色彩斑斕,紅葉如醉,寺內的白水池碧波蕩漾,蛙聲如琴,丹桂飄香,令人怡然神爽。雙橋清音雙橋清音為峨眉山傳統十景之一。清音閣是一處獨具建筑風格的山水園林寺廟,以寺為中心、方圓4公里亭臺樓閣、青山綠水組成一幅天然山水圖。靈巖疊翠靈巖寺遺址地處峨眉山的后山麓,相傳為印度僧人寶掌結廬處,明代時靈巖寺殿宇四十八重,規模宏大,香火極旺。然而在此的靈巖疊翠美景依舊。蘿峰晴云蘿峰位于伏虎寺右側,是鳥瞰峨眉平原的最佳所在。登峰遠眺,峨眉平原的勃勃生機盡收眼底。當輕云從伏虎嶺飄過蘿峰,飄下峨眉平原時,游者身在云中,頓有天上人間之感。圣積晚鐘圣積晚鐘為峨眉傳統十景之一。位于低山區報國寺對面鳳凰堡上,此鐘為1564年,別傳禪師駐錫圣積寺時所鑄。鐘以寺為名,重12.5噸,高2.3米,口徑2米,唇厚10厘米,是全山第一大鐘,有“巴蜀鐘王”之稱。
峨眉山傳統十景介紹
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山精華所在。它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四大奇觀組成,包括:日出、云海、佛光、圣燈等景色。象池月夜;洗象池位于海拔2070米的鉆天坡上,是峨眉山賞月最好的地方。這里冷杉挺拔,冷竹叢生。夏秋之際的夜晚,空凈無塵,銀色月光,猶如清水,遍瀉山林,禪院、山林、水池與天邊的月亮交相輝映,給人無限遐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詠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千古佳句。九老仙府;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