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種觀點: 法律分析:糧食補貼是在2004年開始發的。2004年開始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法律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七、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減負提供體制保障(十七)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從2004年開始,國家將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實行購銷多渠道經營。有關部門要抓緊清理和修改不利于糧食自由流通的政策法規。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步伐,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完善糧食現貨和期貨市場,嚴禁地區封鎖,搞好產銷區協作,優化儲備布局,加強糧食市場管理和宏觀調控。當前,糧食主產區要注意發揮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要建立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制度。2004年,國家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于主產區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其他地區也要對本省(區、市)糧食主產縣(市)的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要本著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原則,制定便于操作和監督的實施辦法,確保補貼資金真正落實到農民手中。
第3種觀點: 已經下來了,從8月31日開始,黑龍江地區的糧補下發工作正式開始。在2022年的8月26日~8月30日,黑龍江地區將正式啟動玉米、大豆、稻谷生產者補貼公示黑龍江省2022年生產者補貼正在測算水稻、玉米、大豆每畝補貼單價,預計8月20日通過“一卡通”形式發放給農戶。2022年黑龍江糧補發放時間歷史最早7月底、8月初,黑龍江省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將會傳來更多官方消息,這不,日前關于2022年黑龍江省糧食補貼到賬時間就傳來了最新官方消息——黑龍江省2022年生產者補貼正在測算水稻、玉米、大豆每畝補貼單價,預計8月20日通過“一卡通”形式發放給農戶。以黑龍江省大慶市為例,目前部分縣市區已經開始表態,預計8月20日通過“一卡通”形式發放給農戶。(預計8月15日前后便開始發放到賬)2021年黑龍江省玉米、大豆和稻谷生產者補貼到賬時間全省統一在8月30日以前,看來今年提前了小半個月左右,算是歷史最早的一次。022年黑龍江種糧農民領取第一項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57元/畝;2022年度黑龍江省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金額為57元/畝,這個補貼是所有老鐵都可以獲得的,屬于是普惠制補貼。2022年黑龍江種糧農民領取第二項補貼——玉米生產者補貼、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生產者補貼。2022年黑龍江種糧農民領取第三項補貼——俗稱的“農資化肥補貼”,預計21——22元/畝,官方說法為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分多次發放;目前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已經完成了發放,但是金額不固定,有的發了11元左右,有的發了17元左右。不過,農業苑了解到,很多農民老鐵關心的2022年黑龍江省大豆輪作補貼,并不是“普惠性補貼”,只有符合要求的面積才能夠享受到相關補貼。而且就發放、到賬時間來看,也是要比以上三大“普惠性補貼”更晚一些。三大補貼全部發放農業苑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止目前,黑龍江省2022年普惠性補貼已經全部下發,以下為官方回應:我省現行的普惠制的補貼有三種,一是地力提升保護補貼,已經下發;二是玉米、大豆、水稻生產者補貼,目前已下發;還有就是一次性補貼,第一筆一下發,第二筆正在下發。具體您可以到鄉財政所咨詢。另外,值得黑龍江省農民開心的事情出現了,那就是新產玉米上市價格不低,明顯高過去年,大概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0%左右。就目前來看,黑龍江多家大型深加工企業高價收購新玉米報價如下:14%新玉米干糧,報價多超過1.33元每斤20%新玉米濕糧,報價多超過1.2元每斤30%新玉米濕糧,報價多超過1.05元每斤關于完善糧食補貼政策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我國農業補貼資金規模不斷增加,實施方式不斷優化,基本形成了以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綠色發展為主要目標,由農民直接補貼、生產支持、價格支持、流通儲備、災害救助、基礎設施、資源與環境保護等各類支出政策組成,涵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和主要利益主體的糧食補貼政策體系。2022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通知,對全年糧食生產重點任務和政策落實工作提出要求,明確中央財政實施產糧(油)大縣獎勵、稻谷補貼、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補貼,以及農業技術服務支持、糧油產業鏈發展、生產綜合能力提升、農業防災救災和金融保險等一攬子政策,支持穩定糧食生產供給。對于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依據可以是二輪承包耕地面積、計稅耕地面積、確權耕地面積或糧食種植面積,具體補貼依據和標準由各地結合實際自行確定。從地方實際操作看,大多數省份以確權耕地面積為依據,山東、湖南、新疆等少數省份以糧食種植面積為依據。近幾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總體規模穩定在1204.85億元,畝均補貼約95元,戶均補貼約564元。2021年,財政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的通知》(財辦農〔2021〕11號),鼓勵各地積極探索補貼發放與耕地地力保護行為相掛鉤的有效機制。目前,黑龍江通過補助采取秸稈還田措施的農戶或經營主體、內蒙古通過探索將補貼資金發放與地膜回收掛鉤等方式,引導農民自覺保護耕地、提升地力。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三條 國家實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下列耕地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一)經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確定的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內的耕地;(二)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正在實施改造計劃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產田和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三)蔬菜生產基地;(四)農業科研、教學試驗田;(五)國務院規定應當劃為永久基本農田的其他耕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一般應當占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具體比例由國務院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耕地實際情況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