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解析:
撤回應該是在三分鐘之內,如果沒有人舉報,也并無很大的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qq敏感言論撤回還會被追究嗎? qq敏感言論撤回還會被追究嗎? qq敏感言論撤回還會被追究嗎? qq敏感言論撤回還會被追究嗎? 為你推薦 qq敏感言論撤回還會被追究嗎 -法律知識 法律分析:撤回應該是在三分鐘之內,如果沒有人舉報,也并無很大的風險。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周忠勝律師 執業7年 資質認證 2023-02-11 撤回的消息網警還能看到嗎 撤回的消息網警不能看到。網安部門,也就是俗稱網警是沒有辦法直接查到你的聊天記錄的。但在犯罪嫌疑人的電腦和手機已經被網安部門扣押,并得知賬號密碼的情況下,為進行證據的固定 ,可以用專業的軟件查看。一、微信概念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由張小龍所帶領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產品團隊打造。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微信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臺,同時微信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二、網絡警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6條的規定,人民警察應當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衛工作”的職責。即此而言,正在從事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工作的人民警察當稱之為“網絡警察”。網絡警察的出現是網絡安全發展的結果,面對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網絡警察必須擔負起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衛工作,這就要求網絡警察必須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質。只有這樣,網絡警察才能對付日益猖撅的網絡犯罪,才能真正勝任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三、法定職能根據1995年八屆人大第12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六條第12項規定,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第六條規定:“公安部主管中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第十七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行使下列監督職權:(一)宣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二)檢查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三)管理計算機病毒和其他有害數據的防治工作;(四)監督、檢查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活動;(五)查處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違法犯罪案件;(六)依法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并符合下列條件:(一)征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賈寶驊律師 執業6年 資質認證 2022-12-22 微信發表不當言論但及時撤回會有處罰嗎 法律分析:如果沒造成嚴重后果不會受到影響,一般而言,及時撤回,顯然不具有故意心理,很難追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王國龍律師 執業11年 資質認證 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