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打假人”究竟算不算消費者?能否獲得3倍賠償? 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職業打假人”究竟算不算消費者?能否獲得3倍賠償? “職業打假人”究竟算不算消費者?能否獲得3倍賠償? “職業打假人”究竟算不算消費者?能否獲得3倍賠償? “職業打假人”究竟算不算消費者?能否獲得3倍賠償? 為你推薦 職業打假人索賠算不算敲詐 法律分析:職業打假人如果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索賠是不構成敲詐的。“打假”顧名思義就是打擊制假販假、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打假有政府打假,也有企業打假和消費者打假,甚至還出現了職業打假人。但不管何種形式的打假都要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特別是民間打假。現在出現了一種惡意的打假行為,不同與職業打假,是一種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采取將銷售者的產品掉包、自帶假貨等非法手段,對被害人使用恐嚇、威脅或要挾的方法,來達到敲詐勒索非法占有別人財物目的。雖然職業打假者也是知假買假,然后向銷售者索賠,但并不違背相關法律規定,其索賠也都依照法律法規條款進行。但惡意打假是利用假貨掉包真貨或者自帶假貨等方式,以購買到假貨為由逼迫店家付出高額賠償,屬于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行為,應當受到法律追究。因此,職業打假人如果采取合法方式打假不構成敲詐。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李華律師 執業15年 資質認證 2022-01-18 職業打假人算不算消費者 法律分析:不屬于普通消費者。但知假買假的職業打假人買到假貨時的法律權利則不能完全與普通消費者應有的法律權利等同,因為職業打假人是以賺錢為目的打假,所以這一群體不是必然能獲得商家相應的劣質商品的賠償,需要細分所購買商品的種類,然后獲得相應的賠償。知假買假是指消費者在明明知道即將購買和使用的商品是假貨的情況下,仍然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行為。“職業打假人”是指一種職業,指以賺錢為目的打假,明知商品有問題故意大量買入然后通過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賠償的行為。知假買假行為并不影響消費者維權,知假買假照樣可以索賠。但因為職業打假人是以賺錢為目的打假,利用商品過期或商品漏洞問題故意大量買入然后通過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賠償財物的行為,專門利用相關賠償的法律條文謀生的人,本質而言不屬于真正法律意義上的消費者,因此這一群體不是必然能獲得商家相應的劣質商品的賠償,需要細分所購買商品的種類。在一般的商品領域買到假貨時,并沒有明文規定能擁有賠償請求權,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購買到的是假藥或者劣質食品時,“知假買假”索賠是合法的,因此在食品藥品領域知假買假的職業打假人買到假貨了也同樣能獲得應有的賠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史光宇律師 執業4年 資質認證 2022-12-23 職業打假人違法嗎 法律分析:違法。“職業打假人”一般專指以賺錢為目的,故意購買有問題的商品或者服務,要求商家支付賠償的人。由于“職業打假人”不具有為生活消費,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屬性,因而不具備消費者享有的權利。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第二十三條,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張國珍律師 執業9年 資質認證 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