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68758452.jpg)
斑禿是一種常見的非瘢痕性T細胞介導的脫發疾病,其影響著近2%的人群,以頭皮組織和血液中免疫失調為特征。由于目前缺乏長期有效的治療方法,尋找新的診斷和治療策略成為研究重點。一篇發表在《Allergy》雜志上的研究揭示了通過頭皮和血清生物標志物的綜合分析,為斑禿的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系統性的方法,分析了18名斑禿患者病變與非病變頭皮穿刺組織、血清,以及8名健康對照頭皮組織、血清。檢測平臺包括Olink Target 96(炎癥、心血管II、心血管III、神經)、mRNA-seq,以揭示斑禿發病機制的全貌。mRNA-seq結果顯示,斑禿病變頭皮中Th1和Th2細胞相關產物表達增加,頭發相關角蛋白表達被抑制,且與臨床疾病嚴重程度顯著相關。此外,頭皮mRNA-seq分析發現,與健康頭皮和非病變頭皮相比,斑禿患者病變頭皮中T細胞相關細胞因子表達顯著升高,尤其是與JAK-STAT信號通路相關的JAK3基因。頭發相關角蛋白基因表達顯著下調。免疫組化驗證進一步證實了Tryptase(肥大細胞釋放的促炎因子)和NKG2D(JAK3驅動)在斑禿患者病變與非病變頭皮中的表達顯著升高。Olink平臺揭示了斑禿患者血清炎癥和心血管蛋白組特征,與頭皮組織炎癥基因標志物表達相關。在病變頭皮中,Th2(CCL17)和心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標志物(CCL2、MMP9、PDGFA、AGER、IL1RL1/ST2/IL33R)的表達與血清表達顯著相關。在非病變頭皮中,炎癥/心血管相關標志物CD40、AXL和TNFSF14的表達與血清表達顯著相關。CD40在斑禿鼠抗原呈遞細胞的單樣本基因集富集分析中顯著升高,可能與斑禿發病機制有關。研究進一步發現,斑禿頭皮組織與血液相比表現出更大的免疫失調,病變/非病變斑禿患者與健康頭皮之間的差異更大且更顯著。與血液相比,在病變頭皮與正常頭皮中表達增加的標志物主要與免疫相關,特別是與Th1、Th2、先天性(IL-6)和全身炎癥(MMP12)途徑相關。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綜合評估模型,結合血清標志物(R=0.98,p<0.01)與斑禿嚴重程度(SALT評分)的相關性,以及組織和血清中綜合標志物模型與SALT結果的最高相關性(R=0.99,p<0.01),這表明中度至重度斑禿患者可能需要全身治療以逆轉廣泛的頭皮和身體脫發,以消除與疾病相關的全身異常癥狀。總之,通過頭皮和血液生物標志物的綜合分析,研究揭示了斑禿發病機制的系統性,為斑禿的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一方法可能為未來研究確定哪些標志物可用于跟蹤或預測治療反應提供指導,使患者能夠選擇更溫和或更針對性的治療方式,以預防嚴重的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