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建設文化強國
如何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建設文化強國
2.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要途徑。對于文化事業,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而對于文化產業,應遵循協調可持續的原則,推動其跨越式發展,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3.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現有的成果尚不穩定,文化體制改革中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導讀2.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要途徑。對于文化事業,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而對于文化產業,應遵循協調可持續的原則,推動其跨越式發展,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3.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現有的成果尚不穩定,文化體制改革中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64921452.jpg)
1. 建設文化強國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我國文化發展雖然還未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部分文化強國相比存在差距,但我國擁有深厚的歷史傳統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已經建立了相對雄厚的物質基礎。隨著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增長,我國文化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2.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要途徑。對于文化事業,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而對于文化產業,應遵循協調可持續的原則,推動其跨越式發展,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3. 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現有的成果尚不穩定,文化體制改革中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擴展資料: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升華,都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華民族擁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近代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強國之一。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中華民族遭遇了無數艱難險阻,但每一次都憑借中華文化的強大精神支撐而挺過來。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指出,公元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一時期人類文明精神取得了重大突破,古希臘、古中國、古印度等文明都誕生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并一直影響著人類生活。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非依靠武力或擴張,而是憑借中華文化的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我們民族的重要稟賦和精神特質。
如何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建設文化強國
2.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要途徑。對于文化事業,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而對于文化產業,應遵循協調可持續的原則,推動其跨越式發展,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3.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現有的成果尚不穩定,文化體制改革中仍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