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轉讓需滿足條件:經本村委會同意、轉讓人與受讓人為同村人、轉讓人戶口已遷出本村或“一戶多宅或多房”、受讓人無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權需與住房一并轉讓。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農村宅基地可以轉讓嗎 農村宅基地轉讓要具備哪些條件 農村宅基地轉讓合法嗎 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法律規定 為你推薦 農村宅基地轉讓手續及條件有哪些 一、農村宅基地轉讓的條件宅基地能在農村組織內部成員之間轉讓,而不能向非農村組織成員轉讓。農村組織內部成員具有農村戶籍,符合宅基地的申請條件,宅基地本就屬于農村集體的建設土地,集體享有所有權,分給農民使用,農民之間相互轉讓并不違反法律規定。宅基地所有權屬于集體,使用權由農民個人享有,農民轉讓在宅基地上自建的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權也隨著轉移,此時,宅基地的轉讓是有效的,只是農民轉讓、出賣宅基地上的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權之后不能再另外申請宅基地。一般認定宅基地房屋轉讓合同無效,但是存在下列情形的可以認定宅基地房屋轉讓合同有效,也就是說符合下列條件的農村宅基地轉讓也是合法有效的。1、出賣人將宅基地房屋出賣給城市居民前或同時,該房屋所占宅基地因征用已經轉為國有土地,原為農民身份的出賣人亦轉為城鎮居民,宅基地性質已發生轉變的;2、城市居民購買農村私有房屋后,如果已購房屋已經由有批準權的機關批準并取得合法權屬證書的;3、城市居民購房后已將戶口遷入購買宅基地房屋所在地,并轉為農民身份的;4、買受方協議簽字人為居民,但其配偶、父母、子女為購買房屋所在地集體組織成員,且在購房時為家庭成員共同出資,居住亦共同居住,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其轉讓合同內容,可以認定為家庭共同購房的;5、1999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修訂之前,將房屋轉讓給回鄉落戶的干部、職工、退伍軍人以及華僑、港澳臺同胞的;6、對同一房屋經多次轉讓的效力的判斷,可以依據最后一手買受人的身份情況結合前述處理原則進行判斷。二、農村宅基地轉讓的流程當農村宅基地符合上述轉讓條件后村民可以將自己的宅基地轉讓給他人,只是在轉讓時仍需按照相應的程序進行,具體農村宅基地轉讓的必要程序為:1、宅基地轉讓應經集體即村民委員會書面同意;2、如系共有房屋,必須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3、應提交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及土地證、房產證等相關材料的原件;4、應到產權登記部門查看房屋產權是否存在瑕疵:如是否存在抵押等擔保、是否有人民法院采取查封等財產保全措施;5、應訂立書面轉讓合同、并辦理審批、過戶等手續。宅基地轉讓合同應由相關職能部門審批,并辦理“宅基地證”或“集體土地使用證”的過戶更名手續;還應到房產管理部門依法辦理“房產證”的過戶更名手續。農民轉讓或者繼承房屋,該房屋占有范圍之內的宅基地使用權會發生轉移,即由原房屋所有權人轉移到買房人或繼承人。《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因依法轉讓地上建筑物、構筑物等附著物導致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必須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根據這一規定,農民因轉讓或繼承房屋而使土地使用權發生轉移的,當事人必須辦理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具體而言,就是房屋轉讓雙方當事人或者房屋繼承人應當在依法辦理房屋產權變更登記證后15日內,持有關證明文件、材料,向當地縣、市土地管理部門提出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申請,經審核后,由縣、市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宅基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換發加蓋有縣、市人民政府印章的土地證。農村宅基地是僅限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符合規定的成員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標準享受使用,用于建造自己居住房屋的農村土地,但由于環境較好有很多人愿意選擇住在位于城市郊區的農村里,為了保證自己順利買到農村房屋,最好先確認自己是否符合購房條件,否則有可能“財房兩空”。 肖紅律師 執業3年 資質認證 2022-11-25 農村宅基地轉讓合法嗎 法律分析: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進行轉讓,但是必須提前向村集體組織申請才能確定轉讓合不合法。我國法律雖然原則上規定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但是考慮到繼承等原因造成的宅基地擁有量不均衡的現狀,還是有條件的認可宅基地的轉讓的。農村宅基地可以有條件的轉讓,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農村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編制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應當統籌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農村村民居住環境和條件。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批準;其中,涉及占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國家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關工作。 師晶律師 執業11年 資質認證 2022-04-15 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法律規定 一、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法律法規宅基地轉讓條件: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一)轉讓人擁有二處以上的農村住房;(二)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轉讓;(三)受讓人沒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條件;(四)轉讓行為征得集體組織同意;(五)宅基地使用隨房一并轉讓。二、農村宅基地可以有條件的轉讓嗎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農村村民因繼承等原因形成一戶擁有二處以上宅基地的,多余的住宅應當轉讓。受讓住宅的村民必須符合申請宅基地的條件,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可見,我國法律雖然原則上規定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但是考慮到繼承等原因造成的宅基地擁有量不均衡的現狀,還是有條件的認可宅基地的轉讓的。宅基地轉讓的條件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一)轉讓人擁有二處以上的農村住房;(二)同一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轉讓;(三)受讓人沒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條件;(四)轉讓行為征得集體組織同意;(五)宅基地使用隨房一并轉讓。三、農村拆遷宅基地出讓政策征地補償標準:根據《土地管理法》的相關內容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征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劉偉長律師 執業5年 資質認證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