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土地改革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政策。解放前分為土地革命、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側重貧雇農和中農聯合。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包括耕者有其田等政策。智能法律助手 法行寶 AI智能咨詢 法律計算器 法律意見書 法律文書 去提問 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為你推薦 全國土地改革完成后實行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法律分析:全國土地改革完成后實行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劉志遠律師 執(zhí)業(yè)5年 資質認證 2022-01-19 土地改革實行什么土地所有制 我國土地改革實行的是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即農民集體所有制。土地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管理、分配和使用。我國土地改革的實質是從封建剝削制度向社會主義制度的轉變。在土地改革后,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制,即土地被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管理、分配和使用。這種所有制形式具有“公有”和“集體”的特點。具體來說,農村土地所有權分為兩級:高級農民組織和基層農民組織。高級農民組織是指鄉(xiāng)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村合作社等,它們擁有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基層農民組織則是指村集體、生產隊或小組等,他們享有土地的經營權和管理權。此外,為了保障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保護,我國實行了土地承包制度。農民可以通過承包或租賃的方式使用土地,但不得賣、買、抵押或出租。我國土地所有制的變遷有哪些歷史階段?我國土地所有制的變遷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第一階段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實行了地主土地國有化,土地屬于國家所有,但實際上由農民經營。第二階段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實行農村土地改革,建立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第三階段是改革開放以后,實行土地承包制度,并逐漸完善和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即農民集體所有制。土地歸集體所有,由集體經濟組織實行統一管理、分配和使用,農民則享有土地經營權和管理權。土地承包制度則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使用方式和靈活性,同時也促進了農村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條 土地屬于國家所有。國家保障土地的集體所有權依法不受侵犯。此外,該法還規(guī)定:“農村土地可以通過承包、流轉、入股等方式集體經營、個人經營或者合作經營。 賈寶驊律師 執(zhí)業(yè)6年 資質認證 2023-06-17 建國初期土地改革的特點 法律分析:1.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不是封建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3.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4.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八條 城市市區(qū)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qū)的土地,除由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 李瑤律師 執(zhí)業(yè)8年 資質認證 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