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是屬于益蟲還是害蟲?
螳螂是屬于益蟲還是害蟲?
在中國,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種類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這些螳螂體長形,顏色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帶有花斑的種類。復眼突出,單眼有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為捕捉足,中、后足適于步行。螳螂的發育過程為漸變態,卵產于卵鞘內,每1卵鞘含有20~40個卵,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以產4~5個卵鞘,卵鞘是由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樹枝、樹皮、墻壁等物體上。
導讀在中國,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種類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這些螳螂體長形,顏色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帶有花斑的種類。復眼突出,單眼有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為捕捉足,中、后足適于步行。螳螂的發育過程為漸變態,卵產于卵鞘內,每1卵鞘含有20~40個卵,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以產4~5個卵鞘,卵鞘是由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樹枝、樹皮、墻壁等物體上。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88881952.jpg)
螳螂屬于昆蟲綱有翅亞綱螳螂科,是一種中至大型昆蟲。其頭部呈三角形且活動自如,前足的腿節和脛節長有利刺,脛節呈鐮刀狀,能夠向腿節折疊,形成捕捉獵物的前足。前翅皮質,為覆翅,缺少前緣域,而后翅則為膜質,臀域發達,扇狀。在休息時,后翅會疊于背上。腹部較為肥大,除極寒地帶外,螳螂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全球已知有1585種左右,而在中國已知的種類約有51種。在中國,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種類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這些螳螂體長形,顏色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帶有花斑的種類。復眼突出,單眼有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為捕捉足,中、后足適于步行。螳螂的發育過程為漸變態,卵產于卵鞘內,每1卵鞘含有20~40個卵,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以產4~5個卵鞘,卵鞘是由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樹枝、樹皮、墻壁等物體上。初孵出的若蟲被稱為“預若蟲”,需要脫皮3~12次才能變為成蟲。一般而言,螳螂1年1代,有些種類則行孤雌生殖。螳螂為肉食性,獵捕各類昆蟲和小動物,在田間和林區能消滅不少害蟲,因此它們是益蟲。然而,螳螂性殘暴好斗,缺食時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現象。在南美洲,個別種類的螳螂甚至能攻擊小鳥、蜥蜴或蛙類等小動物。此外,螳螂擁有保護色,有的種類甚至能進行擬態,使其與所處環境相似,以便捕食多種害蟲。這種偽裝技巧使螳螂在捕獵中更具優勢。
螳螂是屬于益蟲還是害蟲?
在中國,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廣斧螂、中華大刀螂、歐洲螳螂、綠斑小螳螂等種類是中國農、林、果樹和觀賞植物害蟲的重要天敵。這些螳螂體長形,顏色多為綠色,也有褐色或帶有花斑的種類。復眼突出,單眼有3個。咀嚼式口器,上顎強勁,前足為捕捉足,中、后足適于步行。螳螂的發育過程為漸變態,卵產于卵鞘內,每1卵鞘含有20~40個卵,排成2~4列。每個雌蟲可以產4~5個卵鞘,卵鞘是由泡沫狀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樹枝、樹皮、墻壁等物體上。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