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是由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的
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是由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的
2.《文選》對我國后世文學的發展和繁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學者李善在《上文選注表》中提到:《文選》成書后,成為士人必讀之書。3.李白早年曾三次擬作《文選》中的詩文,杜甫也明確告誡他的兒子要“熟精《文選》理”。4.到了宋代,還出現了“《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可見其盛行的情況。5.如今,“《文選》學”已經成為一種專門之學,與“紅學”齊名。6.蕭統(501-531)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被立為太子,他主持編纂的《文選》,也稱《昭明文選》。7.《文選》的編纂與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社會風氣以及蕭統本人的學識素養有很大關系。8.從東晉初年到蕭梁天監四年(505)的不到兩百年時間里,文學作品數量眾多,對它們進行品鑒別裁、芟繁剪蕪,就成為廣大閱讀者的需要。
導讀2.《文選》對我國后世文學的發展和繁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學者李善在《上文選注表》中提到:《文選》成書后,成為士人必讀之書。3.李白早年曾三次擬作《文選》中的詩文,杜甫也明確告誡他的兒子要“熟精《文選》理”。4.到了宋代,還出現了“《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可見其盛行的情況。5.如今,“《文選》學”已經成為一種專門之學,與“紅學”齊名。6.蕭統(501-531)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被立為太子,他主持編纂的《文選》,也稱《昭明文選》。7.《文選》的編纂與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社會風氣以及蕭統本人的學識素養有很大關系。8.從東晉初年到蕭梁天監四年(505)的不到兩百年時間里,文學作品數量眾多,對它們進行品鑒別裁、芟繁剪蕪,就成為廣大閱讀者的需要。
1. 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是由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纂的,這部總集名為《文選》。2. 《文選》對我國后世文學的發展和繁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學者李善在《上文選注表》中提到:《文選》成書后,成為士人必讀之書。3. 李白早年曾三次擬作《文選》中的詩文,杜甫也明確告誡他的兒子要“熟精《文選》理”。4. 到了宋代,還出現了“《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可見其盛行的情況。5. 如今,“《文選》學”已經成為一種專門之學,與“紅學”齊名。6. 蕭統(501-531)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被立為太子,他主持編纂的《文選》,也稱《昭明文選》。7. 《文選》的編纂與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社會風氣以及蕭統本人的學識素養有很大關系。8. 從東晉初年到蕭梁天監四年(505)的不到兩百年時間里,文學作品數量眾多,對它們進行品鑒別裁、芟繁剪蕪,就成為廣大閱讀者的需要。9. 據記載,我國最早的文學總集是西晉摯虞編撰的《文章流別集》,但這部書沒有流傳到現在。10. 蕭統編纂《文選》,與摯虞編撰《文章流別集》有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作品日繁,覽者勞倦。
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是由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選的
2.《文選》對我國后世文學的發展和繁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學者李善在《上文選注表》中提到:《文選》成書后,成為士人必讀之書。3.李白早年曾三次擬作《文選》中的詩文,杜甫也明確告誡他的兒子要“熟精《文選》理”。4.到了宋代,還出現了“《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可見其盛行的情況。5.如今,“《文選》學”已經成為一種專門之學,與“紅學”齊名。6.蕭統(501-531)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被立為太子,他主持編纂的《文選》,也稱《昭明文選》。7.《文選》的編纂與魏晉南北朝時代的社會風氣以及蕭統本人的學識素養有很大關系。8.從東晉初年到蕭梁天監四年(505)的不到兩百年時間里,文學作品數量眾多,對它們進行品鑒別裁、芟繁剪蕪,就成為廣大閱讀者的需要。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