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這是什么草?
有誰知道這是什么草?
玉簪的根狀莖粗壯,直徑可達1.5至3厘米。葉片呈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長度在14至24厘米之間,寬度為8至16厘米,葉尖漸尖,基部心形,具有6至10對側(cè)脈;葉柄長度約為20至40厘米。花葶高約40至80厘米,可開幾朵至十幾朵花;外苞片為卵形或披針形,長度在2.5至7厘米之間,寬度約1至1.5厘米;內(nèi)苞片較小;花單生或2至3朵簇生,長度為10至13厘米,花色潔白,香氣濃郁;花梗長約1厘米;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基部約15至20毫米貼生于花被管上。蒴果呈圓柱狀,有三棱,長度約6厘米,直徑約1厘米。花果期從8月到10月。
導(dǎo)讀玉簪的根狀莖粗壯,直徑可達1.5至3厘米。葉片呈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長度在14至24厘米之間,寬度為8至16厘米,葉尖漸尖,基部心形,具有6至10對側(cè)脈;葉柄長度約為20至40厘米。花葶高約40至80厘米,可開幾朵至十幾朵花;外苞片為卵形或披針形,長度在2.5至7厘米之間,寬度約1至1.5厘米;內(nèi)苞片較小;花單生或2至3朵簇生,長度為10至13厘米,花色潔白,香氣濃郁;花梗長約1厘米;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基部約15至20毫米貼生于花被管上。蒴果呈圓柱狀,有三棱,長度約6厘米,直徑約1厘米。花果期從8月到10月。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88902452.jpg)
玉簪,學(xué)名為Hosta plantaginea (Lam.)Aschers,又稱白萼、白鶴仙,屬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頂生總狀花序,通常著花9至15朵,花色潔白,形似筒狀漏斗,帶有淡淡的芳香,花期從7月持續(xù)至9月。因其花苞質(zhì)地如玉,形狀似頭簪而得名。葉片碧綠瑩潤,挺拔秀美,花色潔白,香氣宜人,是中國傳統(tǒng)名花,備受人們喜愛。玉簪的根狀莖粗壯,直徑可達1.5至3厘米。葉片呈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長度在14至24厘米之間,寬度為8至16厘米,葉尖漸尖,基部心形,具有6至10對側(cè)脈;葉柄長度約為20至40厘米。花葶高約40至80厘米,可開幾朵至十幾朵花;外苞片為卵形或披針形,長度在2.5至7厘米之間,寬度約1至1.5厘米;內(nèi)苞片較小;花單生或2至3朵簇生,長度為10至13厘米,花色潔白,香氣濃郁;花梗長約1厘米;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基部約15至20毫米貼生于花被管上。蒴果呈圓柱狀,有三棱,長度約6厘米,直徑約1厘米。花果期從8月到10月。玉簪性強健,耐寒性好,偏好陰濕環(huán)境,不耐強烈日光。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且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野生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林下、草坡或巖石邊。各地常見栽培,公園尤多,供觀賞。玉簪為典型的陰性植物,喜陰濕環(huán)境,受強光照射則葉片變黃,生長不良。喜肥沃、濕潤的沙壤土,耐寒性極強,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均能在露地越冬,地上部分經(jīng)霜后枯萎,翌春宿萌發(fā)新芽。忌強烈日光暴曬。玉簪產(chǎn)于四川(峨眉山至川東)、湖北、湖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和廣東。東北地區(qū)也有栽培。玉簪的根、葉有小毒,外用治乳腺炎、中耳炎、瘡癰腫毒、潰瘍等。玉簪全株有毒,可損傷牙齒而致牙齒脫落。全草可供藥用。花清咽、利尿、通經(jīng),亦可供蔬食或作甜菜,但須去掉雄蕊。玉簪是較好的陰生植物,在園林中可用于樹下作地被植物,或植于巖石園或建筑物北側(cè),也可盆栽觀賞或作切花用。花期是6~9月。現(xiàn)代庭園,多配植地林下草地、巖石園或建筑物背面,正是“玉簪香好在,墻角幾枝開”。也可三兩成叢點綴于花境中。因花夜間開放,芳香濃郁,是夜花園中不可缺少的花卉。還可以盆栽布置室內(nèi)及廊下。
有誰知道這是什么草?
玉簪的根狀莖粗壯,直徑可達1.5至3厘米。葉片呈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長度在14至24厘米之間,寬度為8至16厘米,葉尖漸尖,基部心形,具有6至10對側(cè)脈;葉柄長度約為20至40厘米。花葶高約40至80厘米,可開幾朵至十幾朵花;外苞片為卵形或披針形,長度在2.5至7厘米之間,寬度約1至1.5厘米;內(nèi)苞片較小;花單生或2至3朵簇生,長度為10至13厘米,花色潔白,香氣濃郁;花梗長約1厘米;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基部約15至20毫米貼生于花被管上。蒴果呈圓柱狀,有三棱,長度約6厘米,直徑約1厘米。花果期從8月到10月。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