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肺部的結構
人體肺部的結構
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兩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肺以支氣管樹為基礎構成,左、右支氣管在肺門處形成第二級支氣管。第二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構成肺葉,每支第二級支氣管又分出第三級支氣管,每支第三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構成肺段,支氣管在肺內反復分支可達23-25級,最終形成肺泡。支氣管各級分支之間及肺泡之間由結締組織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經等隨支氣管分支分布。肺泡之間的間質富含毛細血管網,是血液與肺泡內氣體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表面覆被一層光滑的漿膜,即胸膜臟層。胎兒降生前,肺無呼吸功能,構造致密,比重在1.045-1.056之間,入水下沉。降生后開始呼吸,肺泡內充滿空氣,呈海綿狀,比重降至0.345-0.746,可浮于水面上。法醫常利用這一點鑒定胎兒死亡時間。
導讀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兩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肺以支氣管樹為基礎構成,左、右支氣管在肺門處形成第二級支氣管。第二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構成肺葉,每支第二級支氣管又分出第三級支氣管,每支第三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構成肺段,支氣管在肺內反復分支可達23-25級,最終形成肺泡。支氣管各級分支之間及肺泡之間由結締組織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經等隨支氣管分支分布。肺泡之間的間質富含毛細血管網,是血液與肺泡內氣體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表面覆被一層光滑的漿膜,即胸膜臟層。胎兒降生前,肺無呼吸功能,構造致密,比重在1.045-1.056之間,入水下沉。降生后開始呼吸,肺泡內充滿空氣,呈海綿狀,比重降至0.345-0.746,可浮于水面上。法醫常利用這一點鑒定胎兒死亡時間。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88706052.jpg)
人體肺部的結構復雜且精細,肺尖向上經胸廓上口突入頸根部,底位于膈上方。肺的肋面朝向肋和肋間隙,內側面則朝向縱隔,肺門位于中央,是支氣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出入的通道。這些出入結構被結締組織包裹,統稱為肺根。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兩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肺以支氣管樹為基礎構成,左、右支氣管在肺門處形成第二級支氣管。第二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構成肺葉,每支第二級支氣管又分出第三級支氣管,每支第三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構成肺段,支氣管在肺內反復分支可達23-25級,最終形成肺泡。支氣管各級分支之間及肺泡之間由結締組織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經等隨支氣管分支分布。肺泡之間的間質富含毛細血管網,是血液與肺泡內氣體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表面覆被一層光滑的漿膜,即胸膜臟層。胎兒降生前,肺無呼吸功能,構造致密,比重在1.045-1.056之間,入水下沉。降生后開始呼吸,肺泡內充滿空氣,呈海綿狀,比重降至0.345-0.746,可浮于水面上。法醫常利用這一點鑒定胎兒死亡時間。肺擁有兩套血管系統:一套是循環于心與肺之間的肺動脈和肺靜脈,屬肺的機能性血管。肺動脈從右心室發出,伴支氣管入肺,隨支氣管分支最終形成毛細血管網包繞肺泡,再匯集成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另一套是營養性血管,即支氣管動、靜脈,發自胸主動脈,攀附于支氣管壁,隨支氣管分支營養肺內支氣管的壁、肺血管壁和臟胸膜。
人體肺部的結構
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兩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肺以支氣管樹為基礎構成,左、右支氣管在肺門處形成第二級支氣管。第二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構成肺葉,每支第二級支氣管又分出第三級支氣管,每支第三級支氣管及其分支構成肺段,支氣管在肺內反復分支可達23-25級,最終形成肺泡。支氣管各級分支之間及肺泡之間由結締組織填充,血管、淋巴管、神經等隨支氣管分支分布。肺泡之間的間質富含毛細血管網,是血液與肺泡內氣體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表面覆被一層光滑的漿膜,即胸膜臟層。胎兒降生前,肺無呼吸功能,構造致密,比重在1.045-1.056之間,入水下沉。降生后開始呼吸,肺泡內充滿空氣,呈海綿狀,比重降至0.345-0.746,可浮于水面上。法醫常利用這一點鑒定胎兒死亡時間。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