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價格和生產日期有關系嗎(機械表生產日期重要嗎)
手表價格和生產日期有關系嗎(機械表生產日期重要嗎)
20世紀30年代石英鐘問世了,它一晝夜誤差只有萬分之一秒,充當了天文鐘的角色。后來人們發現某些物質的分子或原子有更為穩定的計時功能,于是出現了原子鐘。世界上第一臺原子鐘1949年在美國造出。原子鐘運行3000多年才產生1秒的誤差,所以目前天文臺使用的都是原子鐘。機械表的走時準確性,重要的關鍵在于機芯中振蕩元件的振蕩頻率的穩定性,而振蕩頻率的穩定性,又與振蕩頻率的高低有關系,振蕩頻率越高,單位時間里的誤差就越小,走時也就更加準確。電子手表比機械快擺手表的振蕩頻率高了近1萬倍,如果說機械快擺手表的誤差是幾分之一秒來計算的話,那么電子手表的誤差是用幾萬分之一秒來計算的。
導讀20世紀30年代石英鐘問世了,它一晝夜誤差只有萬分之一秒,充當了天文鐘的角色。后來人們發現某些物質的分子或原子有更為穩定的計時功能,于是出現了原子鐘。世界上第一臺原子鐘1949年在美國造出。原子鐘運行3000多年才產生1秒的誤差,所以目前天文臺使用的都是原子鐘。機械表的走時準確性,重要的關鍵在于機芯中振蕩元件的振蕩頻率的穩定性,而振蕩頻率的穩定性,又與振蕩頻率的高低有關系,振蕩頻率越高,單位時間里的誤差就越小,走時也就更加準確。電子手表比機械快擺手表的振蕩頻率高了近1萬倍,如果說機械快擺手表的誤差是幾分之一秒來計算的話,那么電子手表的誤差是用幾萬分之一秒來計算的。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386263952.jpg)
1656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制出了第一個實用的機械擺鐘。1658年,英國物理學家胡克發明了有擺輪的懷表。古時候沒有鐘表,人們根據太陽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中國古代很早就用日晷計時。河南省登封縣告成鎮現存元代的一個觀星臺遺址,它臺高約9.5米,臺下有長約31.2米的南北向的“量天尺”,這是當時先進的計時建筑。用日影測時受氣象限制,很不方便。于是人們發明了漏沙計時的“沙鐘”,燃香計時的“火鐘”,滴水計時的“水鐘”。我國北宋蘇頌等人發明了“水運儀象臺”,它是最早采用齒輪的機械計時儀,被已故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譽為“現代天文鐘的鼻祖”。17世紀中葉,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1656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利用這一性質制出了第一個實用的機械擺鐘,從此人類掌握了比較精確的測量時間的方法。1658年英國物理學家胡克發明了有擺輪的懷表,1760年具有時、分、秒三個針的懷表問世,機械表更加具有實用價值。最精確的機械鐘要數1920年問世的邵特鐘,它一晝夜誤差只有千分之一秒,被當時的天文臺用來作天文鐘。但是機械鐘怕震,一次小地震就可能使它停擺或產生較大的誤差,而且它的精度不能再提高了。20世紀30年代石英鐘問世了,它一晝夜誤差只有萬分之一秒,充當了天文鐘的角色。后來人們發現某些物質的分子或原子有更為穩定的計時功能,于是出現了原子鐘。世界上第一臺原子鐘1949年在美國造出。原子鐘運行3000多年才產生1秒的誤差,所以目前天文臺使用的都是原子鐘。機械表的走時準確性,重要的關鍵在于機芯中振蕩元件的振蕩頻率的穩定性,而振蕩頻率的穩定性,又與振蕩頻率的高低有關系,振蕩頻率越高,單位時間里的誤差就越小,走時也就更加準確。電子手表比機械快擺手表的振蕩頻率高了近1萬倍,如果說機械快擺手表的誤差是幾分之一秒來計算的話,那么電子手表的誤差是用幾萬分之一秒來計算的。看個人愛好。帶不帶星期都可以。現在好多人帶手表基本不是為了看時間,而是為了炫,炫酷也好炫富也好,方正都是炫。那么帶有沒有星期的又有什么要緊呢。但也有那么些人帶手表就是為了看時間方便,畢竟看手機時間還要從口袋里拿。所以帶星期的手表就顯得有必要了。機械表每年三月一日調日期。后蓋的數字只不過是這塊表的編號,就跟每個人都有一串身份證號碼一樣,獨一無二的。通過編號可以查到什么時候出廠的。電子表更準一些。無論多么好的機械表,都比不上電子手表走時準確。1、一手持機械表,一手逆時針旋轉表冠(即機械表三點鐘的外側旋鈕),幾圈后發現彈出,此時處于上弦狀態,順時針擰緊即可上弦。2、然后拉出一格。此時是日期調整狀態,如果只是快一分鐘日期準確的話則不用調整。3、繼續向外拉出一格,此時處于表盤時間調整狀態,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快一分鐘則向下逆時針旋轉一些即可。4、調整完之后,將表冠推回原位置,壓緊即可。目前只有瑞士原產歐盟標準的手表品牌保修期為二年,我們國家目前有相應的規定;瑞士進口類手表品牌(自購買之日起)規定保修一年。手表本身的質量問題是免費維修;而因為使用不當就要收維修費。
手表價格和生產日期有關系嗎(機械表生產日期重要嗎)
20世紀30年代石英鐘問世了,它一晝夜誤差只有萬分之一秒,充當了天文鐘的角色。后來人們發現某些物質的分子或原子有更為穩定的計時功能,于是出現了原子鐘。世界上第一臺原子鐘1949年在美國造出。原子鐘運行3000多年才產生1秒的誤差,所以目前天文臺使用的都是原子鐘。機械表的走時準確性,重要的關鍵在于機芯中振蕩元件的振蕩頻率的穩定性,而振蕩頻率的穩定性,又與振蕩頻率的高低有關系,振蕩頻率越高,單位時間里的誤差就越小,走時也就更加準確。電子手表比機械快擺手表的振蕩頻率高了近1萬倍,如果說機械快擺手表的誤差是幾分之一秒來計算的話,那么電子手表的誤差是用幾萬分之一秒來計算的。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