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0地形圖等高線間距是多少
1:50000地形圖等高線間距是多少
我國規(guī)定的常用比例尺地圖等高線間距如下:- 比例尺1:2.5萬時,等高線間距為5米。- 比例尺1:5萬時,等高線間距為10米。- 比例尺1:10萬時,等高線間距為20米。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等高線平距,用D表示。等高線平距與地面坡度成反比,即平距小,坡度大;平距大,坡度小。等高距的大小決定了地貌顯示的詳細程度,等高距越小,地貌顯示越詳細;等高距越大,地貌顯示越簡略。特殊地貌如沖溝、滑坡等,可以通過等高線的疏密來判斷地面的陡峭程度。擴展資料。- 在1: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50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10米。- 在1:2.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25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5米。- 在1:2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250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50米。
導讀我國規(guī)定的常用比例尺地圖等高線間距如下:- 比例尺1:2.5萬時,等高線間距為5米。- 比例尺1:5萬時,等高線間距為10米。- 比例尺1:10萬時,等高線間距為20米。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等高線平距,用D表示。等高線平距與地面坡度成反比,即平距小,坡度大;平距大,坡度小。等高距的大小決定了地貌顯示的詳細程度,等高距越小,地貌顯示越詳細;等高距越大,地貌顯示越簡略。特殊地貌如沖溝、滑坡等,可以通過等高線的疏密來判斷地面的陡峭程度。擴展資料。- 在1: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50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10米。- 在1:2.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25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5米。- 在1:2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250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50米。
1:50000地形圖的等高線間距為10米。我國規(guī)定的常用比例尺地圖等高線間距如下:- 比例尺1:2.5萬時,等高線間距為5米。- 比例尺1:5萬時,等高線間距為10米。- 比例尺1:10萬時,等高線間距為20米。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等高線平距,用D表示。等高線平距與地面坡度成反比,即平距小,坡度大;平距大,坡度小。等高距的大小決定了地貌顯示的詳細程度,等高距越小,地貌顯示越詳細;等高距越大,地貌顯示越簡略。特殊地貌如沖溝、滑坡等,可以通過等高線的疏密來判斷地面的陡峭程度。擴展資料:- 在1: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50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10米。- 在1:2.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25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5米。- 在1:2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250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50米。垂直距離可以通過等高線數(shù)值直接計算,如等高線間隔為30米,三條等高線之間間隔為60米。水平距離則根據(jù)比例尺進行量算。
1:50000地形圖等高線間距是多少
我國規(guī)定的常用比例尺地圖等高線間距如下:- 比例尺1:2.5萬時,等高線間距為5米。- 比例尺1:5萬時,等高線間距為10米。- 比例尺1:10萬時,等高線間距為20米。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為等高線平距,用D表示。等高線平距與地面坡度成反比,即平距小,坡度大;平距大,坡度小。等高距的大小決定了地貌顯示的詳細程度,等高距越小,地貌顯示越詳細;等高距越大,地貌顯示越簡略。特殊地貌如沖溝、滑坡等,可以通過等高線的疏密來判斷地面的陡峭程度。擴展資料。- 在1: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50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10米。- 在1:2.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25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5米。- 在1:25萬地形圖中,每條粗等高線間隔250米,粗線之間較細線每條間隔50米。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