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羅鍋在乾隆年間是一位著名的大臣。當他擔任一品大臣時,他的官服上刺繡的是仙鶴。在清朝,官服主要以藍色為主,只有在慶典時才會使用絳色;外褂平時都是紅青色,而在素服時會改用黑色。雖然清朝禁止穿著明代的官服,但明代的補子圖案在清代仍然被繼續使用,盡管有所改變,但大體內容保持一致,且通常只有一只禽鳥作為圖案。不同品級的官員官服上的禽鳥圖案有所區別,文官的官服圖案如下:一品為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雁,五品為白鷴,六品為鷺鷥,七品為鸂鶒,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武官的官服圖案如下: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獅,三品為豹,四品為虎,五品為熊,六品為彪,七品和八品為犀牛,九品為海馬。此外,御史和諫官的官服上刺繡的是獬豸。明清官員所穿的官服上的補子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的。與明代相比,清代的補子相對較小,前后成對,但前片一般是對開的,后片則是整片,這主要是因為清代的補服搭配的外褂是對襟的款式。清代官服通常通過頂戴花翎來顯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官服中的禮冠種類繁多,包括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