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8/wz/18319816252.jpg)
《古從軍行》是唐代詩人李頎的作品,屬于邊塞詩題材。該詩采用了烽火、交河、風沙、琵琶、雨雪、大漠等意象,通過這些邊塞特有的景物,描繪了從軍生活的艱辛和邊關將士的哀怨。詩人運用了烘托、對比和諷刺等表現手法,感情表達深沉而含蓄。詩中開篇便描繪了從軍生活的緊張與枯燥,士兵們在白天登山望烽火,黃昏時飲馬傍交河。接著,詩人通過“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兩句,運用風沙和琵琶聲這兩個意象,傳達了邊關將士在風沙中視聽模糊的困境和心中無法言說的悲涼。第三、四句“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進一步擴展了邊塞的荒涼景象,士兵們在萬里之外露營,四顧無人,只有雨雪和沙漠相伴。這兩句通過雨雪和沙漠的連續意象,強調了士兵們身處的極端環境。隨后,詩人以“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句,通過胡雁和胡兒的悲鳴與淚落,進一步映射出士兵們的苦難和無助。最后四句,“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處,空見蒲桃入漢家”,則轉為諷刺,批評統治者盲目征戰,不顧士兵生死,用“蒲桃”象征虛幻的功績,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深刻反思和對將士們的同情。整首詩通過對從軍生活的真實描繪和對戰爭的諷刺,傳達了詩人對邊關將士的同情和對戰爭無意義性的深刻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