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溶”的詩句大全
帶“溶”的詩句大全
1、萬樹垂楊拂御溝,溶溶漾漾繞神州。——出自唐·張祜《題御溝》。2、溶溶紫庭步,渺渺瀛臺路。——出自唐·李康成《玉華仙子歌》。3、舫去若驚鳧,溶瀛滿湖浪。——出自唐·元結《宴湖上亭作》。4、溶溶空中云,膚雨能滂沱。——出自宋·白玉蟾《古別離五首·盤莊黃檢院》。5、更鑿庭下池,溶溶浸山影。——出自宋·劉子翚《潭溪十詠·山館》。6、曳曳半空里,溶溶五分色。——出自唐·孟浩然《行至汝墳寄盧征君》。7、靄靄凝春態(tài),溶溶媚曉光。——出自北宋·秦觀《南歌子》。8、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出自唐·張文姬《溪口云》。9、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出自唐·杜牧《漢江》。10、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出自唐·馮延巳《菩薩蠻》。
導讀1、萬樹垂楊拂御溝,溶溶漾漾繞神州。——出自唐·張祜《題御溝》。2、溶溶紫庭步,渺渺瀛臺路。——出自唐·李康成《玉華仙子歌》。3、舫去若驚鳧,溶瀛滿湖浪。——出自唐·元結《宴湖上亭作》。4、溶溶空中云,膚雨能滂沱。——出自宋·白玉蟾《古別離五首·盤莊黃檢院》。5、更鑿庭下池,溶溶浸山影。——出自宋·劉子翚《潭溪十詠·山館》。6、曳曳半空里,溶溶五分色。——出自唐·孟浩然《行至汝墳寄盧征君》。7、靄靄凝春態(tài),溶溶媚曉光。——出自北宋·秦觀《南歌子》。8、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出自唐·張文姬《溪口云》。9、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出自唐·杜牧《漢江》。10、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出自唐·馮延巳《菩薩蠻》。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8/wz/18319270552.jpg)
“溶”開頭的詩句1、萬樹垂楊拂御溝,溶溶漾漾繞神州。——出自唐·張祜《題御溝》2、溶溶紫庭步,渺渺瀛臺路。——出自唐·李康成《玉華仙子歌》3、舫去若驚鳧,溶瀛滿湖浪。——出自唐·元結《宴湖上亭作》4、溶溶空中云,膚雨能滂沱。——出自宋·白玉蟾《古別離五首·盤莊黃檢院》5、更鑿庭下池,溶溶浸山影。——出自宋·劉子翚《潭溪十詠·山館》6、曳曳半空里,溶溶五分色。——出自唐·孟浩然《行至汝墳寄盧征君》7、靄靄凝春態(tài),溶溶媚曉光。——出自北宋·秦觀《南歌子》8、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出自唐·張文姬《溪口云》9、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出自唐·杜牧《漢江》10、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出自唐·馮延巳《菩薩蠻》11、溶溶晴港漾春暉,蘆筍生時柳絮飛。——出自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寒蘆港》12、溶溶琥珀流匙滑,璨璨蠙珠著面浮。——出自宋·王千秋《鷓鴣天》13、霏微雙闕麗,溶曳九州連。——出自唐·車緬《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14、靄靄迷春態(tài),溶溶媚曉光。——出自宋·秦觀《南柯子》15、脈脈金明液,溶溶積翠池。——出自清·康熙《詠四面云山》16、溶溶曳曳自舒張,不向蒼梧即帝鄉(xiāng)。——出自唐·羅隱《浮云》17、東岳云峰起,溶溶滿太虛。——出自唐·杜甫《對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18、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出自唐·韋應物《凌霧行》19、溶溶一掬清和髓,純乾已作牝馬矣。——出自宋·白玉蟾《純陽會》20、噭噭夜猿鳴,溶溶晨霧合。——出自南北朝·沈約《石塘瀨聽猿》21、溶溶山霧披,肅肅沙鷺起。——出自唐·暢當《自平陽館赴郡》22、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出自唐·崔何《東峰亭各賦一物得嶺上云》23、只有秦淮一片月,溶溶無意照千秋。——出自清·乾隆《題宋院本金陵圖》“溶”結尾的詩句1、鳴橈軋軋溪溶溶,廢綠平煙吳苑東。——出自唐·溫庭筠《蓮浦謠》2、一笈攜歸紫閣峰,馬蹄閑慢水溶溶。——出自唐·韓偓《歸紫閣下》3、殘芳秋淡淡,落日水溶溶。——出自元·劉敏中《臨江仙 芙蓉》4、茶發(fā)蜀岡雷殷殷,水通隋苑月溶溶。——出自南宋·陸游《寄題揚州九曲池》5、溪汀眠鷺夢征鴻,輕漣不語細游溶。——出自唐·李賀《溪晚涼》6、玉甃垂鉤興正濃,碧池春暖水溶溶。——出自唐·李家明《元宗釣魚無獲,進詩》7、池塘春漲碧溶溶,醉臥香塵淺草中。——出自明·唐寅《夢仙圖》8、二妃哭處山重重,二妃沒后云溶溶。——出自唐·牛殳《琵琶行》9、愛君茅屋下,向晚水溶溶。——出自唐·李商隱《裴明府居止》10、靖節(jié)何須彭澤逢,菊洲松島水悠溶。——出自唐·趙嘏《題昭應王明府溪亭》11、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蘊蘊兮濤洶洶。——出自唐·元結《引極三首·懷潛君》12、煙霞壁立水溶溶,路轉崖回旦暮中。——出自唐·薛逢《五峰隱者》13、玉笥山前大白峰,望仙橋下水溶溶。——出自北宋·黃庭堅《大秀宮》14、汀沙雪漫水溶溶,睡鴨殘?zhí)J晻靄中。——出自北宋·王安石《汀沙》15、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出自唐·賀知章《曉發(fā)》16、我有異鄉(xiāng)憶,宛在云溶溶。——出自唐·張九齡《感遇十二首》17、石上溪蓀發(fā)紫茸,碧山幽藹水溶溶。——出自唐·李德裕《寄茅山孫煉師》18、春橋南望水溶溶,一桁晴山倒碧峰。——出自唐·韋莊《灞陵道中作》19、覆溪窈窕波,涵石淘溶溶。——出自唐·李華《寄趙七侍御》20、平池春去水溶溶,人在笙歌一部中。——出自宋·裘萬頃《次余仲庸松風閣韻十九首 其十二》21、度霞紅漠漠,壓浪白溶溶。——出自唐·元稹《表夏十首》22、渭水綠溶溶,華山青崇崇。——出自唐·白居易《旅次華州,贈袁右丞》23、山接青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出自元·耶律楚材《過濟源登裴公亭》24、樓上坐見九子峰,翠云赤日光溶溶。——出自唐·霍總《郡樓望九華歌》25、兇門尚兒戲,戰(zhàn)血波澒溶。——出自唐·陸龜蒙《雜諷九首》26、春云春水兩溶溶,倚郭樓臺晚翠濃。——出自唐·韋莊《春云》27、漠漠復溶溶,乘春任所從。——出自唐·裴澄《春云》28、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見底空。——出自唐·吳融《秋池》29、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巍岑一萬重。——出自唐·胡曾《詠史詩·延平津》30、灘聲依舊水溶溶,岸影參差對梵宮。——出自唐·棲蟾《再宿京口禪院》31、曾約共游今獨去,赤城西面水溶溶。——出自唐·許渾《送郭秀才游天臺》32、賴逢陽氣蒸,轉作水波溶。——出自北宋·王安石《和沖卿雪詩并示持國》33、鴛鴦瓦上露溶溶,翡翠簾邊風瑟瑟。——出自元·何可視《玉樓春 以上二首詞綜卷三十三》34、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出自唐·綦毋潛《春泛若耶溪》35、林疏霜摵摵,波靜月溶溶。——出自唐·許渾《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36、只應函谷上,真氣日溶溶。——出自唐·錢起《賦得歸云送李山人歸華山》37、回首望群峰,白云正溶溶。——出自唐·盧照鄰《懷仙引》38、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出自唐·白居易《題贈鄭秘書征君石溝溪隱居》39、錦宮肉屏香汗溶,酒如春江飲如虹。——出自元·楊維楨《白雪辭》40、顧我塵俗人,與物方溶溶。——出自南宋·文天祥《京城借永福寺漆臺占似王城山》“溶”在中間的詩句1、悠溶杳若去無窮,五色澄潭鴨頭綠。——出自唐·溫庭筠《罩魚歌》2、江溶流落景,山色凝暮煙。——出自唐·崔耿《晚眺》3、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出自宋·蘇軾《游桓山會者十人以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為韻》4、春光水溶漾,雪陣風翻撲。——出自宋·蘇軾《李氏園》5、楊吳竊據(jù)筑金陵,清波溶溶乃貫城。——出自清·乾隆《秦淮歌》6、池色溶溶藍染水,花光焰焰火燒春。——出自唐·白居易《早春招張賓客》7、望太靈兮儼而安,澹油溶兮都清閑。——出自唐·元結《演興四首·招太靈》8、出郭溶溶細縠波,平生此地幾經過。——出自南宋·陸游《城東》9、懸崖灑灑清涵雪,越壑溶溶冷澀秋。——出自宋·蔡必勝《玉泉瀑》10、黃河搖溶天上來,玉樓影近中天臺。——出自唐·李商隱《河陽詩》11、云山籠瑞彩,風月溶清氣。——出自宋·彭子翔《千秋歲》12、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煙裊裊繞經樓。——出自明·唐寅《我愛秋香》13、紙上溶溶一溪水,放出鰷鲿二三尾。——出自宋·白玉蟾《贈畫魚者》14、一規(guī)忽見寒璧升,萬頃坐嘆溶銀溢。——出自南宋·陸游《月中過蜻蜓浦》15、玉樹溶溶仙氣深,含光混俗似無心。——出自唐·李益《贈毛仙翁》16、青苗細膩臥,白羽悠溶靜。——出自唐·皮日休《太湖詩·崦里》17、渡頭輕雨灑寒梅,云際溶溶雪水來。——出自唐·劉禹錫《松滋渡望峽中》18、碧空溶溶月華靜,月里愁人吊孤影。——出自唐·白居易《晚秋夜》1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出自宋·晏殊《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20、流云溶溶水悠悠,故鄉(xiāng)千里空回頭。——出自唐·韓偓《驛樓》21、我行無疾徐,輕楫信溶漾。——出自宋·蘇軾《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小詩八首不知何人作有》22、花泥溶溶草露滴,山石幽幽苔煙碧。——出自宋·艾性夫《嘆屩詞》23、依然院落溶溶月,悵絕星辰昨夜風。——出自當代·錢鐘書《代擬無題七首》24、山鑿落兮眇嶔岑,云溶溶兮木棽棽。——出自唐·元結《引極三首·望仙府》本文為百問中文站長整理而成,轉載請標明出處,謝謝。
帶“溶”的詩句大全
1、萬樹垂楊拂御溝,溶溶漾漾繞神州。——出自唐·張祜《題御溝》。2、溶溶紫庭步,渺渺瀛臺路。——出自唐·李康成《玉華仙子歌》。3、舫去若驚鳧,溶瀛滿湖浪。——出自唐·元結《宴湖上亭作》。4、溶溶空中云,膚雨能滂沱。——出自宋·白玉蟾《古別離五首·盤莊黃檢院》。5、更鑿庭下池,溶溶浸山影。——出自宋·劉子翚《潭溪十詠·山館》。6、曳曳半空里,溶溶五分色。——出自唐·孟浩然《行至汝墳寄盧征君》。7、靄靄凝春態(tài),溶溶媚曉光。——出自北宋·秦觀《南歌子》。8、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出自唐·張文姬《溪口云》。9、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出自唐·杜牧《漢江》。10、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出自唐·馮延巳《菩薩蠻》。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