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信用損失是指以發生違約的風險為權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損失的加權平均值。如:金額1000萬元,違約率3%,30%的違約損失率,則預期信用損失=1000×3%×30%=9(萬元)。所以在很多商業借貸中都會有這個預期信用損失,你必須要繳納這部分的資金,如果你不繳納的話就不能夠進行商業貸款。 預期信用損失的具體介紹 其實普通人在貸款的時候是沒有預期信用損失的,只有企業在進行大額貸款的時候,才會用到預期信用損失的計算公式。信用損失,是指企業按照原實際利率折現的、根據合同應收的所有合同現金流量與預期收取的所有現金流量之間的差額,即全部現金短缺的現值。其中,對于企業購買或源生的已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應按照該金融資產經信用調整的實際利率折現。所以很多企業不僅是有貸款,還是要支付信用損失的,這也加重了企業的經營負擔,但如果不進行貸款,就沒有資金擴大規模。 預期信用損失存在的必要性 其實預期信用損失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這個預期信用,損失很多人都不會把錢借給企業。因為如果企業沒有能力還款就可以申請破產清算,那么借出去的錢就打了水漂,有了這個預期信用損失企業就必須要先付一部分費用,減少了借錢的風險。所以預期信用損失這個制度也是比較好的,如今已經在很多企業中推行了。 企業在估計現金流的時候也會考慮預期信用損失,如果預期信用損失的額度太大,那么企業的盈利也會受到影響。所以企業在進行借款的時候,就會考慮預期信用損失,盡可能的把這個損失的額度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