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高買入還是低買入
估值高買入還是低買入
一些優秀行業的指數基金,可能一兩年,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出現低估機會,比如現在的中概互聯處于合理估值已經快一年了,消費50回調之后還在高估區域,等低估也不確定到什么時候。不過從最近幾年來看,兩個低估機會,一個是2018年底因為貿易摩擦,一個是2020年初因為疫情,大概一兩年,兩三年會出現一次低估機會,如果我們配置A股,港股,美股三個市場,三個市場的周期不同,配置消費,醫藥,科技等優秀行業,這些行業的周期也不同,所以我覺得大概率一年之內還是有低估買入的機會的。我們多些耐心就好。拓展資料:低估買入,也就是在有一定安全邊際的時候買入,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的。1,低估買入,多賺估值回歸的錢。
導讀一些優秀行業的指數基金,可能一兩年,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出現低估機會,比如現在的中概互聯處于合理估值已經快一年了,消費50回調之后還在高估區域,等低估也不確定到什么時候。不過從最近幾年來看,兩個低估機會,一個是2018年底因為貿易摩擦,一個是2020年初因為疫情,大概一兩年,兩三年會出現一次低估機會,如果我們配置A股,港股,美股三個市場,三個市場的周期不同,配置消費,醫藥,科技等優秀行業,這些行業的周期也不同,所以我覺得大概率一年之內還是有低估買入的機會的。我們多些耐心就好。拓展資料:低估買入,也就是在有一定安全邊際的時候買入,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的。1,低估買入,多賺估值回歸的錢。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8/wz/18326962352.jpg)
低估買入當然更好,不過也是比較考驗耐心的,因為一只指數可能80%的時間都處于合理估值,低估的機會需要耐心等待。一些優秀行業的指數基金,可能一兩年,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出現低估機會,比如現在的中概互聯處于合理估值已經快一年了,消費50回調之后還在高估區域,等低估也不確定到什么時候。不過從最近幾年來看,兩個低估機會,一個是2018年底因為貿易摩擦,一個是2020年初因為疫情,大概一兩年,兩三年會出現一次低估機會,如果我們配置A股,港股,美股三個市場,三個市場的周期不同,配置消費,醫藥,科技等優秀行業,這些行業的周期也不同,所以我覺得大概率一年之內還是有低估買入的機會的。我們多些耐心就好。拓展資料:低估買入,也就是在有一定安全邊際的時候買入,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的:1,低估買入,多賺估值回歸的錢長期看,確實我們主要賺的是盈利增長的錢,但中期,比如1-3年的時間長度,市場情緒對于我們投資的收益的影響更大,我們主要賺的是估值的錢。中期有比較好的收益,是更利于我們長期持有的。2,任何估值都存在主觀判斷,而主觀判斷也許會有偏差比如,本來我們覺得價值100元的東西,其實只值80元,那如果我們按合理估值買入,其實買入時已經虧了20%,如果我們留出一定的安全邊際,只在70元以下的時候買入,那么我們大概率不會買貴了。指數基金和股票的估值都是如此,給自己預留一定的安全邊際,降低我們估值偏差的風險。3,低估買入,通常下會承受比較小的短期波動舉例,還是我們估值100元的東西,市面上的價格圍繞100元上下波動,市場先生極度悲觀的時候,可能只給60元的報價,如果我們合理估值(100元左右)買入,浮虧大概40%,如果我們低估(比如70元左右)買入,浮虧只有14%。合理估值買入的話,不只是說少賺了市場情緒的那部分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承受更大的短期波動,這對我們投資者心態要求更高。比如20%左右的浮虧大部分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40%,50%的浮虧,很多投資者就該不淡定了。
估值高買入還是低買入
一些優秀行業的指數基金,可能一兩年,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出現低估機會,比如現在的中概互聯處于合理估值已經快一年了,消費50回調之后還在高估區域,等低估也不確定到什么時候。不過從最近幾年來看,兩個低估機會,一個是2018年底因為貿易摩擦,一個是2020年初因為疫情,大概一兩年,兩三年會出現一次低估機會,如果我們配置A股,港股,美股三個市場,三個市場的周期不同,配置消費,醫藥,科技等優秀行業,這些行業的周期也不同,所以我覺得大概率一年之內還是有低估買入的機會的。我們多些耐心就好。拓展資料:低估買入,也就是在有一定安全邊際的時候買入,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的。1,低估買入,多賺估值回歸的錢。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