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盛米的容器要干凈、嚴實,并且最好把米放在缸、壇或桶中,并要有合適的蓋子。陶瓷和白鐵容器適合放大米。如用布袋裝米則要在外面套一塑料袋并扎緊口袋,在8℃~15℃之間的溫度儲存最好。
方法二:把布袋放在煮好的花椒水里浸泡,晾干,然后裝入米,再把當年的新花椒用紗布包些,在米的上、中、下底部分別放上,最后扎緊口袋,這樣不僅能驅蟲還能防霉。
方法三:把幾個螃蟹殼、甲魚殼或大蔥頭放在米桶里,也可以有防蟲的功效。
方法四:把草木灰在米缸底撒一寸厚,然后鋪上白紙或紗布,把晾干的大米倒進去,然后密封起來,再放在陰涼干燥處,這樣也能防蟲防霉。
方法五:用重量1:100的比例把海帶和大米混放,把海帶每星期取出曬掉潮氣,這樣不僅能保持大米的干燥、不霉變,還能殺死米蟲。
方法六:把大米以每5千克的重量分別放在塑料袋中,扎緊口袋后放到冰箱冷藏室兩天后取出,不要馬上打開,這樣也能殺死米蟲。
擴展資料:
被雌性米象產過卵的米,我們用肉眼完全看不出來。等到它們在合適的溫度完成發育,從米粒里爬出來的時候,損失已經造成了。成蟲后,雄性米象會散發聚集信息素,招引同伴和異性來共享美餐,還會招來玉米象和谷象——同門家族的兩位“親戚”。
雌性也會散發信息素,它們的信息素就只是用來招攬異性了。這種“呼朋引伴”,無形中又加大了糧食的損失。
在濕度70%、氣溫30℃的條件下,米象僅需26天就能完成一個生命周期,在氣溫18℃的時候,米象則需要96天才能完成一個生命周期。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米象一年可以發生4-12代。可見,在潮暖的天氣,米象的發育速度最快。在溫度低于11℃或高于35℃時,米象就不產卵了。
在低溫時,米象會休眠,這種休眠會在溫度恢復后喚醒。另外,二氧化碳可以讓米象耗氧量激增而死亡,如果能控制儲存環境的氧氣濃度小于2%,米象就會在四十八小時內死亡。
參考資料:人民網-大米如何儲存不生蟲?大米的選購竅門
中國青年網-大米買回來一段時間為什么會有小黑蟲?它是怎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