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8/wz/18326417952.jpg)
盆載花卉在生長期間,時會出現葉片變黃。產生葉片變黃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一種原因引起的,有的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在養護過程中,必須細心觀察,分析其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加以防治。一、水黃。由于長期澆水引起的葉黃,表現在嫩葉陽黃無光澤,老葉則無明顯變化,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應節制澆水,重者可脫盆,放蔭涼處曬干土后再重新上盆。二、旱黃。由于缺水或澆水偏少而引起葉片發黃。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一般生長正常。應適當加大澆水量和澆水次數。三、肥黃。由于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新葉頂尖出現干褐色,老葉尖干焦枯黃脫落,一般葉面雖然肥厚有光澤,但大都凹凸不平。應停止澆肥或用清水淋洗肥份。四、缺肥黃。盆花長期只澆水不澆肥,或多年不換盆,根須結成一團,植株得不到肥分,使葉發黃,除及時換盆外,平時應薄肥勤施。五、灼黃。喜陰濕的盆花和觀葉植物,如吊蘭,萬年青,一葉蘭,玉簪竹芋等,如經強烈陽光直射,葉片常出現黃尖,應放陰處。六、堿黃。喜酸性土的花卉,如杜鵑桅子山茶,桂花白蘭等,如盆土或水質偏堿,常引起葉片由綠轉黃,甚至脫落,除用酸性營養土載培,可使用礬肥水或0。2%-0。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施,既可使葉子由黃變青。七、濕熱黃。一些不耐高溫,高濕的花卉,因夏季炎熱,通風暴不良,避陰不當而引起的發黃。如倒掛金鐘,杜鵑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中有此現象,要注意通風和降溫,而盆土不能過溫。八、白化黃。花卉常期光照不足,葉片中的葉綠素減少,使葉片綠色漸漸消失,呈現出白化病,可將植株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使葉片慢慢變青。九、低溫黃。在寒冷的冬季,如室內溫度低,有些怕冷的花卉,如白蘭,廣東萬年青,一品紅,葉子也會變黃,脫落。此外,受病蟲危害的花卉也能引起黃葉而脫落。如植株下部有少數葉片變黃脫落,那屬正常現象。盆栽花卉的黃葉診斷及防治措施盆花在生長期中,常常出現葉片變黃,究其原因,多數是由于栽培管理不當造成對的。下面就介紹幾種“發黃”的現象。1、水黃盆土積水久濕,造成土壤缺氧,使部分根系腐爛、吸水、吸肥能力減弱。表現在嫩葉暗黃無光澤,新梢頂心萎縮,枝莖細小黃綠。發生此種情況應進行松土,控制澆水,停止施肥,重者可脫盆,置陰處吹干土球后再上盆。2、肥黃由于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尤其是偏施氮肥而引起的葉黃,表現為新葉肥厚而富有光澤,但葉面凹凸不舒展,老葉逐漸變黃而脫落。此時應停止施肥并適當增加澆水量以沖淡養分,盆花肥水不足或棵大盆小,盆內根系衰老或過密,也會使花卉植株的葉片變薄,變黃,此時應換盆換土,通常在雨水到立夏時進行。3、堿黃盆栽喜酸性的花卉,如山茶花、米蘭、含笑、杜鵑、茉莉等,常因土壤趨堿性反應而引起失綠黃化。表現在始于枝梢新葉的脈間,而葉脈,尤其是主脈仍保持綠色,黃綠相間現象十分明顯。隨著黃化程度的加重,葉脈逐漸失綠,繼而全葉發白,葉緣焦枯,葉片凋落,嚴重時則枝梢枯頂,以至整株死亡,對于這種“黃化”現象,可采用施酸性肥料或酸性物質加以改良,或也可常施礬肥水。4、陰黃喜歡陽光的花卉,常因室內光照不足致使枝葉枯黃,此時應將盆缽移至室外通風照光。對于半陰性花卉,諸如文竹,在強光下也會使葉片發黃,所以要避免夏季在高溫強光下照射,應移入室內或搭建陰棚存放。5、旱黃由于長期沒澆水,或澆水偏少,出現葉片發黃或棕端、棕邊,老葉自下而上的枯黃脫落。但新葉一般生長正常,此種現象發生時應補充水分,使土壤不再缺乏水分。6、灼黃喜陰濕的盆花,如吊蘭、萬年青、玉簪等,如經強烈陽光直射,葉片也有棕端,棕邊的現象,此種現象發生,將盆置陰處即可。7、濕熱黃一些不耐高溫、高濕的盆花,因盛夏通風不良,遮陰不當而引起的黃葉,如吊鐘海棠在夏季有此現象。所以高溫高濕也容易引起葉子變黃,這種葉子變黃只要注意通風降溫,而且盆土也不能過濕即可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