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意思就是營房是固定的,而每年都有老兵走了,新兵來,就像流水一樣,以說明當兵的人的辛苦以及指人處的位置會變化。
這句話一般都出現在分別的時候。鐵打的營盤指的是固定的營房、生活的設施永遠是不會有變化的。而當兵的都是服兵役,兵役有一定的時限,時間到了大都會退伍返回故鄉。
這種離開就像流水一般源源不斷,唯一不變的還是錚錚的營房依舊挺立。最初這句話只是單純的表示部隊里的一個現象,后來引申為分別離開如學生畢業、戰士退伍等等。
就是營房是固定的,而兵呢每年都有老兵走新兵來,就象流水一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就是這么來的,比喻在部隊里年年都會有新老交替。
在商業人事流動方面深意主要是趨向人走茶涼的意味,還有是指人的一生是無法在短的時間里就可以下得了結論的,大起大落三十年,這就是人的一生。
擴展資料:
情系士兵的功勛旅長——張明? ??
張明剛剛上任旅長不久,就碰上了一起跑兵事件。一個叫張洪的新兵,來自富裕的家庭。作為獨生子,張洪從小嬌生慣養,一直靠保姆照顧生活。到部隊后,他無法適應緊張的新兵生活,衣服不會洗,被子不會疊,遇到訓練就叫苦。班長看不慣他的嬌氣,常常當眾奚落他。
一次隊列訓練,張洪心不在焉,連續做錯了好幾個動作。班長氣不過,罵他笨得象頭豬。一句話剌傷了張洪的自尊心。于是他就趁晚上站崗的機會偷偷溜出了軍營。
人被追回來了,處分決定也擱到了張明面前。然而此時張明想到的不是從嚴處理樹立自己的威嚴形象,他在思考更深層的原因。幾年來,跑兵現象屢屢發生,難道僅僅是因為戰士吃不了苦嗎?
一番深入調查研究后,張明提出了“以兵為本抓‘三頭’”的帶兵新思路。
一是抓“源頭”,提高兵員整體素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抓好源頭活水來。張明認為,軍隊的基礎在士兵,各項工作落實到兵,才算真正落實到了底。
因此他強調在提高兵員素質上把好“四關”,即:接好兵,把好“入口關”;訓好兵,把好“邁步關”;分好兵,把好“過渡關”;育好兵,把好“成長關”。“四關”皆過,才能保證戰士個個優秀。
二是抓“兵頭”,增強班長帶兵能力。班長能力大小,素質高低,直接決定兵的質量。為此,旅里每年都要利用兩個月左右時間,進行一次預提班長集訓,重點提高骨干“兩能三會”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
前年有一名新兵班長,以“過生日”為由收受新兵禮物,三個月竟然過了8次生日。張明知道后,立即撤掉了這名班長的職務,并對其進行了嚴肅處理。
三是抓“帶頭”,錘煉干部表率作用。“干部干部,先干一步”,這是張明對全旅干部的一句口頭禪。他多次教育干部要以身作則,當好“一線帶兵人”,并帶頭叫響了“一心兩點三留下”口號,即一心撲在工作上。
實事多干點、名利看淡點;給下任班子留下一個好攤子、給部隊長遠建設留下一個好底子、在官兵心中留下一個好樣子。在張明的帶動下,全旅干部以兵為本愛戰士,戰士以連為家愛部隊,形成了“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生動局面。
抓“三頭”抓出了成效,從那以后,全旅再也沒有發生過一起跑兵和戰士私自離隊等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帶兵篇——跑兵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