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第二顆地球存在呢?存在的話在什么位置?
有沒有第二顆地球存在呢?存在的話在什么位置?
開普勒望遠鏡的工作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尋找適宜生命存在的地外行星,不一定局限于類似太陽的恒星周圍。實際上,圍繞紅矮星的一些行星更有可能隱藏生命之謎。例如,2015年被發現的Kepler-452b,因其與地球的相似性,被一些人譽為“地球2.0”或“地球的表哥”。它圍繞一顆與太陽相似的G2恒星運行,亮度幾乎與太陽相同,壽命也相近。它的公轉周期與地球相似,距離也幾乎一樣。然而,它所圍繞的恒星比太陽年長15億年,亮度高出20%,溫度高出10%。盡管如此,Kepler-452b的大小僅比地球大60%,這在太陽系中并不算特別巨大。
導讀開普勒望遠鏡的工作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尋找適宜生命存在的地外行星,不一定局限于類似太陽的恒星周圍。實際上,圍繞紅矮星的一些行星更有可能隱藏生命之謎。例如,2015年被發現的Kepler-452b,因其與地球的相似性,被一些人譽為“地球2.0”或“地球的表哥”。它圍繞一顆與太陽相似的G2恒星運行,亮度幾乎與太陽相同,壽命也相近。它的公轉周期與地球相似,距離也幾乎一樣。然而,它所圍繞的恒星比太陽年長15億年,亮度高出20%,溫度高出10%。盡管如此,Kepler-452b的大小僅比地球大60%,這在太陽系中并不算特別巨大。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8/wz/18323161052.jpg)
在探索宇宙的漫長旅程中,人類一直渴望找到與地球相似的星球,這不僅是為了未來可能的殖民,更是為了理解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索生命的起源,甚至可能是尋找外星文明。2009年,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發射,標志著我們尋找地外行星的努力,而2018年,當開普勒退役,TESS望遠鏡接替其任務時,我們的探索并未停止。開普勒望遠鏡的工作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尋找適宜生命存在的地外行星,不一定局限于類似太陽的恒星周圍。實際上,圍繞紅矮星的一些行星更有可能隱藏生命之謎。例如,2015年被發現的Kepler-452b,因其與地球的相似性,被一些人譽為“地球2.0”或“地球的表哥”。它圍繞一顆與太陽相似的G2恒星運行,亮度幾乎與太陽相同,壽命也相近。它的公轉周期與地球相似,距離也幾乎一樣。然而,它所圍繞的恒星比太陽年長15億年,亮度高出20%,溫度高出10%。盡管如此,Kepler-452b的大小僅比地球大60%,這在太陽系中并不算特別巨大。然而,即使Kepler-452b大小與地球相仿,它仍處于最大的類地巖石行星和最小的類地氣體行星之間。開普勒望遠鏡的觀測顯示,銀河系中至少有170億顆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但要找到真正意義上的地球“孿生兄弟”,僅有大小相似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目標是找到另一個擁有高級生命的星球。因此,我們尋找的不僅是地球的類似行星,而是另一個可能擁有生物的世界。自人類首次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我們是否孤獨?因此,我們必須在宇宙中找到類似于地球上化生的生命,即使是找到與5億年前地球上相似的原始生命,也能表明生命在宇宙中普遍存在,我們人類并不獨特。實際上,圍繞類似太陽的恒星尋找適宜生命的行星并非最佳選擇。我們的太陽是一顆有46億年歷史的G2恒星,但在宇宙中,M級矮星更為常見,它們可以燃燒數萬億年。M級矮星周圍的類地行星可能更接近地球,盡管它們可能需要更靠近恒星以獲得足夠的熱量,從而有被潮汐鎖定的風險。然而,M級矮星提供了更穩定的環境,更少的紫外線輻射,以及更多的保護,免受星際空間的隨機暴力撞擊。如果我們確實希望在類似太陽的恒星周圍找到地球的“孿生兄弟”,我們需要找到至少有數十億年歷史的恒星系統。然而,這個恒星系統也不能太過古老,因為隨著恒星年齡的增長,核心中融合氫和氦的區域就會增長,能量輸出以及亮度、溫度也會增加,導致曾經適宜居住的行星因為溫度過高而生命滅絕。在銀河系中,大約有1100萬顆恒星與我們的太陽擁有相同的金屬豐度,它們所擁有的行星可能會像地球一樣擁有復雜的生命。在這些恒星系統中,需要形成一顆大小合適、元素豐度合適、水量合適、位置合適的巖石行星,才能被認為是地球的孿生兄弟。盡管Kepler-452b可能存在液態水和生命,但它的情況可能更類似于海王星,而不是地球。它雖然只比地球大60%,但質量卻是地球的五倍,這意味著它有足夠的引力來抓住一個氫氦層。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就不是一個有趣的目標。實際上,當我們進行了所有的估算,在銀河系中可能有四萬到十萬個類地行星在合適的軌道上圍繞著類日恒星運行。總之,如果我們尋找地外行星的真正目的是要找到能夠容納類地生命的星球,我們最好的選擇還是去尋找處在M類恒星宜居帶中較小的類地行星。也就是說,最好的辦法不是在類日恒星周圍尋找類地行星,而是在其恒星周圍的正確軌道上尋找類地行星。這是我們實現目標最好的方式。因此,那些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紅矮星,可能最終掌握著我們夢想的鑰匙。
有沒有第二顆地球存在呢?存在的話在什么位置?
開普勒望遠鏡的工作給我們帶來了啟示:尋找適宜生命存在的地外行星,不一定局限于類似太陽的恒星周圍。實際上,圍繞紅矮星的一些行星更有可能隱藏生命之謎。例如,2015年被發現的Kepler-452b,因其與地球的相似性,被一些人譽為“地球2.0”或“地球的表哥”。它圍繞一顆與太陽相似的G2恒星運行,亮度幾乎與太陽相同,壽命也相近。它的公轉周期與地球相似,距離也幾乎一樣。然而,它所圍繞的恒星比太陽年長15億年,亮度高出20%,溫度高出10%。盡管如此,Kepler-452b的大小僅比地球大60%,這在太陽系中并不算特別巨大。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