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9/wz/18305308852.jpg)
在SCI署名過程中,了解一些英文規則能有效避免因文化差異引起的誤解。以下內容將逐一解析作者排序、單位、姓名及學位的正確寫法。首先,作者排序需按貢獻大小排列,不可隨意增刪或改動。資深作者和通訊作者通常排在最后,具體承擔研究的作者則為第一作者。姓名間用逗號隔開,作者姓名右上角應標注數字或英文字母以區分。通訊作者需注明詳細地址、電話和電郵信息。作者單位應完整寫出全稱,并附帶郵政編碼。一個作者可能隸屬于多個單位,以反映其多重身份。作者姓名拼寫應注意東西方差異,英文期刊通常采用全名形式,與參考文獻中不同。中文姓在前名在后,英文則反之。姓名縮寫時,應姓在前名在后,且不省略點。例如,Neal D.Freedman 縮寫為Freedman ND;Caitriona Ryan縮寫為Ryan C; Bing-Yi Shi 縮寫為Shi BY, Yan Cui 縮寫為Cui Y。對于復姓,如James A.de Lemos 縮寫為de Lemos JA。中國人名字的署名應注意避免混亂,例如“謝日華”可寫為“Rihua Xie”或“Ri-Hua Xie”。后者的檢索結果更為精準。對于復姓和少數民族姓名,采用全大寫和短劃線連接以清晰區分。作者學位應在署名后給出,常用縮寫形式,如PhD、MD、MSc、SM、MBA。例如,Kristine Yaffe,MD,表明她持有醫學博士學位。以上信息對于正確進行SCI署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如有更多SCI科研問題,歡迎咨詢。希望您在科研道路上順利前行,取得更多成就。